■徐文智
2025年春节假期,我国消费市场以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再次刷新纪录:电影总观影数突破1.8亿人次,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春节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2024年同期增长5.4%,重点监测零售企业家电、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0%以上。这场“超长假期”不仅展现了节日消费的烟火气,更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未来潜力。透过消费市场的“变与不变”,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与动能转换中,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春节消费的“不变”,印证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稳固底盘。电影市场持续火爆,2025年春节档票房突破95亿元,观影数达到1.87亿人次,消费者观影需求回升明显,显示出消费者文化消费意愿强劲。餐饮消费同样热度不减,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年夜饭线上预订量同比增长305%,传统消费场景活力依旧。跨区域流动的“流动中国”盛景更成为经济韧性的直观体现。春节假期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9626万人次。其中,2月4日发送旅客1704万人次,创春运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内需市场的规模优势与内生动力依然稳固,为经济稳定提供坚实的压舱石。
春节消费的“变”,揭示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消费场景向多元化品质化延伸。冰雪消费成为这个春节假期的“顶流”,无论是大雪纷飞的北方还是气候温和的南国,冰雪旅游收入同样一路飘红;非遗体验在各大旅游平台搜索量激增,国内众多小众目的地因文化IP走红,显示出服务消费从流量驱动转向内容深耕。另一方面,商品消费呈现高性价比与创新供给并行的显著特征。春节期间,家电、手机成为以旧换新最热品类,兼具功能性与文化属性的“非遗商品”“谷子经济”成为新宠,消费升级与理性选择并存。与此同时,县域游开始盛行,县域影院观影人数与票价数据“双上升”,也成为蛇年春节消费增长的新引擎。
春节消费的火热,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从“两新”国补政策拉动家电等产品消费,到免签扩容推动入境游增长;从各地文旅部门创新非遗市集、冰雪主题活动,到企业通过直播电商打通县域供应链,政策精准性与市场敏锐度的结合,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化,在更高水平适配需求侧的日新月异。消费品流通企业通过优化供应链降本增效,消费品生产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不断适应低碳、健康、环保的消费新趋势,低糖环保类商品消费占比明显提升。诸多创新变革不仅满足了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更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春节消费是观察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窗口。这个蛇年春节,折射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韧性、结构调整的张力、消费创新的活力和消费者信心的凝聚力。这些力量的交织,为我国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积蓄了澎湃的势能。当烟火气与科技感并存、传统味与国际范共融,春节消费市场的火热场景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