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辛巴带货海鲜等被点名
作者:任震宇

(上接1版)
  有消费者在春节前没收到两个月前就预订的“新年战袍”。该件衣服原价389元,2024年12月6日价格优惠为352元,消费者下了第一单。12月12日,消费者发现优惠力度更大,衣服售价只要312元,又下一单。但一个多月后,两单衣服都没收到,商家告知原因是“丢件”。消费者在网络上吐槽,才发现“丢件”只是一种说辞,事实上,商家可能没有真实发货,而是制造了虚假物流信息,再以丢件为由让消费者退款。之所以需要虚假发货,是因为一些商家手里“没货”,此前虚报库存,出现商品卖超情况;还有一些商家可能是因为价格太低不想卖了。
  山东青岛的李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年货节期间,挑选了多件心仪的商品,只为了能凑够金额享受平台“满200元减30元”和“满800元减60元”优惠。当她准备结算时,发现实际支付金额比预期高出许多,仔细查看后才发现,部分商品不参与满减活动。更让她不满的是,平台对于哪些商品参与、哪些不参与优惠并没有在显著位置标明,只在一些不起眼的小字条款里有所提及,消费者很难注意到。
  中消协表示,春节期间,电商领域信任危机凸显,虚假发货、优惠政策隐蔽条款、骗取补贴等乱象让不少消费者“闹心”,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制造虚假物流信息欺骗消费者的手段,不仅让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增加时间成本,还严重破坏了电商平台的信任基础。平台对优惠规则不透明的设计方式,加剧了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不信任感。消费者在购物时唯恐被套路,长远来看,将严重影响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返程高峰有票无法上车
  监测期间,“文旅出行”类负面信息共20.17万余条,占吐槽类信息的13.90%。从大年初二开始消费者纷纷外出游玩,票务问题、游客滞留等问题影响了消费者的出行体验。
  2月4日晚,河南一网友发视频称,K774次列车途经河南信阳车站时,因车厢人员较多,无奈拒绝部分旅客乘车,“有票也不让上”。2月5日,该车站工作人员回应称,确有此事,因为车内有很多人“买短乘长”,到原票站点不下车,导致车内人越来越多。有部分旅客因超员无法上车,车站已积极协调处理。
  近日,网传三亚西岛管理失控、承载力不足,导致游客滞留码头。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景区不是船不够,而是游客太多了。
  中消协表示,景区在接待能力和应急预案上的不足导致游客的权益受损,服务标准的模糊使得消费者在后续维权时缺乏依据,除了退票之外,是否能有其他补偿?而景区往往以“不可抗力”或“超出预期”为由推卸责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不满情绪。
●建议
推进智能应用 强化权益保障
  中消协建议,基于当前技术发展与市场革新,可以多角度推进消费维权工作,如紧抓AI(人工智能)发展的契机,加速推进智能应用,建立智能化监管体系,构建“未诉先办”“防患未然”的工作机制;各地消协组织一方面要认真对待消费者投诉,拓展基层消费维权服务网络,建立推广消费纠纷快速处置通道,另一方面可在客流密集场所派驻流动巡查员,现场解决纠纷,缩短维权时间,实现投诉便利化、信息透明化、处置快速化。
  此外,各地相关部门发布消费提示时,可通过自媒体政务平台发布“消费风险地图”,引导消费者避坑,同时起到警示作用;相关行业组织持续推动行业自律升级,敦促各行业企业明示节假日服务降级风险、价格涨幅上限等,通过短视频、小课堂等方式,对一些隐性条款、消费套路进行公开,实现行业自我净化;商家等经营主体则应坚守诚信经营底线,切实做好价格公示,确保消费者对价格波动知情,减少矛盾纠纷。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2 版:综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辛巴带货海鲜等被点名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