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存续规模超30万亿元
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整体稳健
作者:聂国春
图片

图: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聂国春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加7.53%;上半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理财公司占主导地位
  《报告》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有132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累计新发理财产品1.63万只,累计募集资金136.72万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共有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4.18万只,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
  分机构类型来看,截至6月末,32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2.79万只,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加12.98%,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9.61%。194家银行的存续规模则降至3.19万亿元,同比下降24.04%。
  分产品类型看,截至6月末,固收类产品存续规模为29.81万亿元,增量约6600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比例达97.2%。这一比例较年初略降,较去年同期略增。混合类产品存续规模较年初增加400亿元达到7700亿元,占比为2.51%,较年初增加0.07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同期减少0.22个百分点;权益类产品和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的存续规模仅为700亿元和200亿元,但较去年末各增加100亿元。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受资本市场景气度提升、低利率环境下收益诉求增强等因素提振,混合类和权益类规模有所修复,后续含权类理财产品占比还会有所提升,但是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震荡反复。
  数据还显示,截至6月末,1年以上的封闭式产品存续规模占全部封闭式产品的比例为72.86%,较年初增加5.71%。中金公司研报认为,在潜在估值整改压力下,理财机构或被动提升产品期限,未来产品设计长期化趋势将进一步凸显。
千万投资者跑步入场
  随着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oan Prime Rate)持续下行,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进一步走低。《报告》显示,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2%,比去年同期的2.8%下行了68个基点。不过,由于存续规模增加,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的收益仍然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8%。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随着存款利率下降以及居民预期改善,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下半年理财产品的存续规模将继续扩大。
  记者注意到,虽然平均收益率下降,但投资者仍在快速入场。《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36亿个,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较年初新增1029万,机构投资者数量较年初新增19万。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在上升。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接近34%。但五级(进取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也增长了1.25%。据了解,为做好产品适当性管理,中邮理财对客落实“提示+引导+投教”举措,信银理财则筑牢渠道适当性屏障,做好适当性延伸服务。
“固收+”应对市场挑战
  在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看来,上半年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体现了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信任。其背后逻辑包括: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对稳定收益的追求、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动的财富积累需求以及金融监管完善带来的市场信心提升。展望下半年,他建议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记者了解到,近期农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纷纷加大对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相继上架“固收+非标”理财产品以提高产品收益率,应对低利率市场的挑战。在这些产品的投资标的中,非标准化债券仓位在30%至50%。
  上半年的理财产品投向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6月末理财资产配置公募基金余额为1.38万亿元,二季度单季大幅增加4500亿元,规模占比较季初提升1.2个百分点至4.2%。
  专家认为,理财公司加大“固收+”产品布局,不仅有助于优化理财产品生态,还能精准对接居民财富从存款向理财迁移的趋势。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3 版:热点】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银行理财市场收益整体稳健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