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山东省消协发布倡议
引导微短剧市场健康发展
作者:尹训银

  本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近年来,微短剧在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如默认勾选自动续费、虚拟币计价不透明、退款通道操作不便等。近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倡议,旨在引导微短剧市场健康发展,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内容创作方应强化价值引领,坚守创作自律。一方面,要把好内容关,主动对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等标准进行创作自审,摒弃猎奇、低俗、煽动对立的内容导向,避免过度渲染暴力、扭曲婚恋观等不良价值取向,对可能误导未成年人或损害社会公序良俗的情节进行前置筛查;另一方面,要坚守创作诚信,杜绝消费陷阱,在剧本构思和情节设计中,不刻意设置诱导性、欺骗性的付费节点,不利用信息差误导观众消费,保证收费模式清晰合理。
  传播平台应压实主体责任,优化消费体验。要建立全链条消费保障机制,在剧集页面显著位置标注总价、单集时长、虚拟币兑换率、退款规则及备案号,并提供便捷的投诉入口与人工客服响应;针对未成年和老年消费群体推行服务改造,设置消费限制和支付确认双重提示,禁止默认捆绑自动续费,简化退订流程,确保关键操作有监护人或陪护人员参与;同时强化违规内容追溯能力,借助数字标识等技术手段,保证每部作品责任主体可查、消费记录可溯,严防以剧方“跑路”等为由推诿责任。
  支付服务机构要完善风险防控,加强代际保护。加强支付行为风险监测,对高频小额扣费、深夜时段免密支付等异常行为建立预警机制,保障用户资金安全;探索开通家庭联动提醒功能,当未成年用户或老年用户消费异常时,及时推送提醒;严格规范虚拟支付标价,在支付页面实时动态展示虚拟币与人民币的换算比例,杜绝模糊标价误导消费者。
  监管部门应健全规则供给,做好分类治理。加快完善行业规范体系,明确微短剧、网络微剧等概念及备案流程,制定内容审核、分级管理、监护人制度及价格监管的全流程标准;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多次违规的平台及内容创作者依法严厉惩戒,对守法诚信经营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审批和政策激励。
  广大消费者要增强防范意识,科学理性消费。警惕低价引流宣传,对“首集0.9元”“9.9元解锁全集”等宣传保持审慎,观看前主动查询全剧总价、单集时长差异及虚拟币兑率,避免陷入反复充值的套路;防范自动续费与免密支付风险,开通会员或付费环节前重点核查默认勾选项及续费说明,针对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检查绑定状态,关闭非必要授权;合理设定消费限额,防范小额高频扣费累积风险;强化家庭共治与亲情陪伴,家长和子女定期关注未成年和老年亲属的微短剧观看及扣费情况,协助其关闭不必要支付权限、开通消费提醒等;系统妥善保存收费规则、有效期条款、订单信息及扣费凭证等证据,遇到侵权行为时,优先通过平台官方客服理性协商,若协商未果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微信小程序进行投诉。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4 版:市场】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引导微短剧市场健康发展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中国消费者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