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周大坚阅读《中国消费者报》。
图二:周大坚的饭店墙上,挂着2020年6月25日出版的《中国消费者报》。
人物简介
周大坚,男,1974年12月生,个体经营户。1999年3月,周大坚与妻子毛迎春在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新塘组美食街注册开办餐饮店,取名世纪酒店,2002年初更名为毛姓饭店。
从事餐饮服务工作以来,周大坚树牢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消费维权服务工作,在当地同行中拥有良好口碑。近年来,他所经营的毛姓饭店先后被当地有关部门授予“文明餐饮示范店”“三星美丽庭院”“湘潭市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韶山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旅游服务行业诚信经营红榜商家”等荣誉称号。
2020年6月,《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前往原韶山市市场监管局采访该市在旅游服务行业推动企业诚信经营的典型经验做法。毛姓饭店因在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多次登上“红榜”,周大坚作为饭店老板,被推荐接受记者采访。此后,他不仅将有采访他的文章的当期报纸裱好,悬挂在饭店的大厅和每一个包厢,还坚持订阅《中国消费者报》,从中学习知识。周大坚说,将报纸悬挂在墙上,不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和鞭策自己,更重要的是让广大消费者监督自己,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让消费者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些人初次见面就能聊上三天三夜,有些眼神一旦交会便能胜过千言万语。我是个特别相信缘分的人,我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尤其是那些给我鼓励、陪我成长、催我上进的人和事。5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身为一家小饭店老板的我与《中国消费者报》结缘。如今,每每看到饭店墙壁上渐渐泛黄的旧报纸,或是手捧着散发淡淡油墨清香的新报纸,我依然会梦境般走进当年与《中国消费者报》相识相知的岁月。
5年来,我心甘情愿成为《中国消费者报》的忠实粉丝,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中国消费者报》的丰富营养。我追逐着《中国消费者报》前行,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报》进步。《中国消费者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的道路,使我在烟火中保持一份清醒与坚定;《中国消费者报》更像一面明镜,监督我诚实守信经营,促使我取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在《中国消费者报》迎来创刊40周年之际,我由衷感激报纸对我的帮助和指导,感谢给我指点迷津的《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老师,这份恩情铭记于心。
第一次接受采访
“周大坚,你下午3点来我办公室一趟吧,接受一下记者采访。”我至今清晰地记得,2020年6月中下旬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店里厨房忙碌,突然接到湖南省韶山市市场监管局旅游市场监管大队大队长李凯(时任)的电话,说是从省城长沙来了一位记者,采访韶山市在旅游服务行业创新推出的“一码一榜一制度”(企业二维码、诚信经营红黑榜、先行赔付和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典型经验做法。因为我和妻子毛迎春经营的毛姓饭店多次被评为诚信经营“红榜”,希望我作为“红榜”经营户代表接受记者采访。
我从小在韶山农村长大,1999年3月8日,我和妻子开了这家饭店,虽然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计其数,可还从来没有接受过记者采访,甚至连新闻记者都没接触过。得知要接受采访的那一刻,我不免有一丝紧张。“记者要问我什么呢?我该怎么回答?我要做什么准备吗?”我本能反应地连发三问。“没事,你跟记者实话实说就可以了。”电话那头,李凯说得干脆利落。
开饭店,少不了跟油盐打交道,油头垢面是常态。妻子得知我要去接受记者采访,开玩笑地说:“你还是要捯饬一下自己,莫影响了韶山形象。”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妻子说的虽是玩笑话,但我还真把她的话当真了。于是,我将手里的活儿交给其他伙计,赶到理发店理了一个清爽发型,回到家又用洗面奶好好地洗了一把脸,刮了胡须。妻子还特意从衣柜里帮我挑了一件略显成熟气质的T恤。
就这样,在妻子的目送下,我“有模有样”地出发了。尽管经过一番捯饬,我多了一份自信,但一路上心里还是打鼓,生怕自己说错话,毕竟是大姑娘坐轿子——头一回。联想到电视里那些言语犀利、目光如炬的新闻记者,我不免又开始紧张起来,捯饬后的那份自信骤然下降。
杂念中,驱车10多分钟的路程显得很漫长。下午2点40分许,我提前20分钟来到旅游市场监管大队,但我没有立即下车,而是坐在车里一边揣摩记者会问哪些问题,一边练习如何回答。在那火热的6月,尽管车里开着空调,可我依然感觉自己的额头和手心不时在冒汗。
下午3点整,我怀着一丝忐忑来到李凯的办公室,韶山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章彦明(时任)和记者已在办公室候着,李凯给大家作了彼此介绍。“你好,周老板,辛苦你了。”刚落座,还没等我开口,记者已满面春风地跟我打起了招呼,并主动与我握手,我紧绷的神经一下松弛下来。
可能是看出了我略显紧张的表情,记者并没有急着向我发问,而是跟我拉起了家常。交谈中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消费者报》,名叫余知都,是《中国消费者报》湖南记者站站长,年长我3岁。或许是同龄人的缘故,我们彼此间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从儿童趣事聊到孩子教育,再聊到家庭生活,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我们自然而然地切入到采访正题,整个采访过程轻松随意而又流畅有序。在友好的气氛中,我们互留电话、互加微信后,结束了采访。没承想,我起初的紧张和担心都是多余的,人生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就这么愉快地完成了。
报纸在饭店上墙
虽然与余记者互留了电话和微信,但我想毕竟是萍水相逢,日后也不见得有太多联系。没想到,几天后,余记者热情地给我打来电话,告知文章在《中国消费者报》头版见报了,并要了我的地址,随后给我寄来几份样报。
收到报纸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摊开报纸。当阅读到采访我的那段文字时,我激动得手舞足蹈,像一个小孩。文章对以我为代表的诚信经营户获得“红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还特意点到了我和我的毛姓饭店。从小到大,我和妻子的名字第一次见诸报端,对我的饭店也是正面宣传,全家人都欣喜不已,同行和隔壁邻居得知后都纷纷抢着报纸看。市场监管局的领导更是提醒我:“这次被《中国消费者报》点名表扬,对你和饭店都是一次很好的宣传,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同时还是监督,你只能比原来做得更好,才不会辜负媒体对你的正面宣传。”
我和我的饭店被《中国消费者报》点名宣传后,还真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当年7月初,一位浙江杭州的游客带着一家人来到饭店,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他就是看了《中国消费者报》的文章,这次来韶山游玩专门来我店里吃饭的,“报纸都宣传了,来你店里吃饭我放心”。我也很自豪地把报纸拿给他看,以示“验明正身”。见我手上有多份报纸,这位好心的游客向我建议,将报纸用镜框裱起来,挂在每一个包间的墙上,让游客吃得放心踏实。
我和家人商量后,很快采纳了这位游客的建议,将报纸裱好悬挂在饭店大厅和每一个包间里。在我看来,宣传只是一个方面,正如韶山市市场监管局领导所说,这更是一种鞭策和监督,时刻督促我更好地做好食品安全和服务消费者工作。这份报纸一挂就是5年,尽管其间我曾对饭店进行过改造和装修,但这份报纸始终保留悬挂至今。每天来到店里,抬头看到这份报纸,就有一股无穷的力量,催使我努力做好餐饮食品安全工作,做好消费维权工作,让消费者吃得安心。
做好消费维权工作
在我看来,《中国消费者报》是一份专业深耕消费维权领域的报纸,是百姓消费生活的好参谋,也是经营者了解市场、改进服务、赢得发展机遇的得力助手。从2020年8月起,我开始订阅《中国消费者报》,正式成为报纸的一名忠实读者。每一期报纸、每一篇文章,我都悉心学习领会,从中学习有利于做好餐饮工作的法律法规、维权典型案例。在学习《反食品浪费法》时,我要求服务员提醒客人适量点餐,并配备公勺公筷、提供打包服务、给予光盘奖励,还推出平价小份菜和2—3人套餐,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认真执行《食品安全法》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有关规定,针对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每天清晨6点,我都会准时出现在韶山冲自由市场,精心挑选食材,坚持索证索票;在饭店吧台,每一道菜都明码标价写在醒目的黑板上,确保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曾经,有顾客投诉过我店里消毒餐具收费问题,我认真学习《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主动向市场监管局管片干部和余记者请教。通过学习和请教,得知在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前提下,允许在使用第三方专业消毒公司生产的套装消毒餐具时,按市场行为收取费用。但是,餐饮业经营者应明码标价,对收费行为予以充分明示。对餐饮业经营者自行清洗的餐具,要严格达到卫生标准,但不得向消费者额外收取费用。为此,我专门购买了蒸汽消毒柜,既向客人提供专业公司的收费消毒餐具,也向客人提供饭店免费的达标餐具,并在每一个包间醒目位置予以明示。如此一来,再也没有收到过此类投诉。
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我经营的毛姓饭店先后被有关部门授予“文明餐饮示范店”“三星美丽庭院”“湘潭市诚信经营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韶山市食品安全示范单位”“旅游服务行业诚信经营红榜商家”等荣誉称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望走过的路,我所取得每一份成绩、每一点进步,消费者对毛姓饭店给出的每一次好评,都与《中国消费者报》对我的帮助和启迪分不开。于我而言,《中国消费者报》就是渐行渐远流年里熠熠生辉、永不熄灭的一束光,催我奋进,伴我前行。时间不言,岁月不语,尽管光阴流逝,而我对这张报纸倾心如初,愿报纸的油墨清香永生相随。
(本文图片均为本报记者余知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