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刘芳 记者顾艳伟)9月4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利用节假日、夜间学堂等对药店、母婴店、商超、保健会销4类特殊食品场所经销商负责人进行分类培训,化解常见隐患,为特殊食品经营主体“强筋健骨”。
近日,120余家保健食品经营主体在环江县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夜校”学堂完成了充电。“之前没注意有些饮料也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将其都放到了普通饮料区销售,这样会让消费者误以为保健食品和普通饮料一样能随意饮用。”环江县明润超市管理员王志玲表示,回去就立即组织旗下26家连锁超市进行规范。
“针对药店出现的保健品和药品混放销售、消费提示不明显、特殊食品安全管理员考核通过率低等问题,我们组织辖区药企连锁店经销商在宜州区特食夜校集中开展‘药店经营特殊食品常见问题及处理建议’主题学习培训。”河池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肖明说,培训期间,市场监管部门还上门指导企业设立保健食品专区专柜,免费张贴“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治疗”消费提示,解决药店重复出现的混放销售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此外,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还强化保健食品经营规范提升行动。“河池市是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许多消费者慕名前来旅游并购买巴马长寿食品,很多经营主体在销售场所发布宣称保健食品具有疾病防治功效、特殊保健疗效、‘神药’‘断根药’‘特效药’等虚假夸大保健广告信息。”巴马县市场监管局特殊食品股股长黄忠诚说,夜校老师进入实体店现场指导,从索证索票、管理人员考核、广告宣传等方面讲解示范点建设内容。目前,巴马长寿景区已打造特殊食品规范经营示范点26家,引领特殊食品经营环境规范提升。
截至目前,河池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分类培训12场次,培训提升特殊食品经营主体866家,食品安全管理员考核通过1795人。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河池市累计新增“特殊食品经营”企业261家,同比增加103家,全市药店、母婴店、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实现特殊食品专区专柜覆盖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