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张正在天津市首届实木家具节上发言。 资料图片
人物自话
张正,男,1967年生。年少时怀揣新闻梦想,大学本科为新闻专业,曾10余年供职于媒体。2005年调入天津市消费者协会任副秘书长,2009年调离。但与消协情缘未了,遂有“二进宫”——2013年,调回天津市消费者协会任秘书长至今。虽自知为管窥蠡测之徒,但深谙消费维权兹事体大,幸得内有领导同事扶助,外有社会各界支持,亦驽马十驾、跛行千里,以滥竽在岗位上充数至今。
“报纸即将创刊40年,编辑部想让你写点东西,聊聊与报社的故事。”曾担任中国消费者报社驻天津记者站站长的万晓东声音轻轻,真诚依旧。
“哦,40年了。”瞬间,诸多回忆闪现,时空有些错乱。
于报纸而言,时光漫浸纸页,40年风华正茂。
于个人而言,结缘消报,20年转瞬即逝。
“没问题。”20年与消报相识是庆幸,是感怀,是珍惜,更是由衷的祝福。
遇见你,真好!
收获鼓励与认可
2005年初春,离开工作10余年的原单位,我成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战线上的新兵。
作为门外汉,我渴求专业的指导。
初遇,你从晨光中走来,墨香沁鼻,为我打开了一片色彩斑斓的新天空。
就此,我的消协岁月,在消报的润物无声中徐徐展开。
那时,从你身上,我嗅到的是知识的芬芳。
此后,便是进门和修行的双轨并进——
从疑难群体投诉圆满解决,到诚信服务企业推荐、放心消费创建;从专题化消费体察,到老年消费教育进社区;从消费调查促进堵点消除,到创新性开展比较试验;从实名曝光勇于亮剑,到建立诉转案机制;从推动维权工作站联络站建设,到“津彩相伴”特色伴手礼及“津门消费维权之星”选树……
从推出全国消协系统和天津市第一个团体标准,到志愿者团队荣膺全国和天津市“最佳志愿者组织”称号;从消费警示让社会监督长出“牙齿”被中国消费者协会作为工作经验全国推广,到首创“校企协”融合人才培养计划;从天津市消协秘书处党支部获评市级“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四强支部”,到干部获评“天津市劳动模范”……
一项项工作、一个个荣誉,你都及时跟进、深刻解读、积极宣传。
在你的关注守望中,我收获了鼓励和认可。
从你身上,我深深地嗅到了责任的味道。
彼岸守望与千里陪同
“先作天津人,再做天津事”——作为报社使者的万晓东在津驻站时是这样说的。
回首过往,他做到了。
——骨灰盒比较试验,触碰的是鲜为人关注又壁垒较强的盲区和禁区。最难的环节是购样,因为需要发票且需要在发票上注明标称材质等关键信息,一般消费者不会如此要求。
记者的优势有了发挥空间。万晓东和志愿者详尽谋划,分组扮演父女、叔侄、兄弟,细致到买骨灰盒时的表情、对话。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购样任务,为这一特殊的比较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桥梁,万晓东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将报社与消协的力量汇聚为一体。于是,也有了在报社这面旗帜下天津市消协一次又一次强势发声。
——某头部网购平台存在违法售烟情况,在其如日中天的情况下,如何在主动亮剑的同时最大化规避风险?在向报社汇报并充分研商后,万晓东和我对出手的形式节奏、压力应对策略、预期效果达成等反复推演。
其后,“公开七问”出台。
再其后,一系列博弈。
最终,涉事网购平台公开5项整改措施,其他网购平台同步整改。
——比较试验发现冲锋衣产品涉嫌虚假宣传,我决定集体约谈。但面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头部大型平台,心里有些没底。
经请示报社领导,万晓东给我打气:不仅要约谈,而且要公开约谈、网络直播,报社全力支持!
联系专家、直播筹备等,万晓东忙成了牛马,但却和我一样兴奋。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以及《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权威媒体齐聚,全程网络直播。
成功,不仅体现在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约谈效果方面,更体现在我再次深刻感知了《中国消费者报》之于消协的重要性。
当我需要力量和勇气时,你在。
让我安心的则是,你每次都在、一直都在!
彼岸的守望,是此岸的感动;千里的陪同,是心中的丰盈。
有你携手,我才有可能遇见更出色的自己。
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由万晓东开始,我逐渐融入了报社这个温暖、专业的大家庭。
此刻,一张张亲切的脸庞闪现眼前,一如窗外的暖阳。他们以远见、用热情、凭执着,将报社的初心和热忱具象出消协人家的温度。
2014年,配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启航的京津冀消协协作机制,至今已走过11年,这不仅是从探索到逐步成熟的11年,更是报社与3地消协并肩作战、同频共振的11年。这份情谊早已融入3地消协组织协同发展的血脉。
2014年7月,京津冀3地消协首次联合行动,致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呼吁取消京津冀手机长途话费和漫游费。报社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程参与,从函件尺度拿捏到跟踪响应进展,从消费者声音采集到推动权威媒体策应,缔造了报社与消协组织合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典案例。
发现某品牌儿童平板电脑应用商店存在可下载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法犯罪行为的游戏、漫画问题后,报社与3地消协商定行动方案。相关报道一经刊出,京津冀消协组织立即跟进。当时正处疫情期间,报社积极创造条件,将会议室布置为视频约谈室,两次约谈涉事公司,并发出《查询函》《整改建议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公司接受全部整改建议,深入自查整改。
从制定全国首个服务类团体标准《房地产经纪服务要求》,到建立京津冀9区市基层消协结对机制;从连续3年为中小餐饮企业赠送食安封签,到协调企业向贫困县捐赠30万元物资;从建立全国首个跨区域线上消费教育平台,到在数以亿计的快递面单上加注维权警示语……可以说,京津冀消协协作机制每一项工作的推进,背后都标注着报社的责任、勇气、担当。
最深沉的爱,总是风雨兼程;最浓厚的情,总是冷暖与共。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
太多的故事已成历史,太多的期待还在路上。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年初心不改。祝愿《中国消费者报》在新征程上继续书写辉煌,继续做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最坚定、最有力的记录者和守望者。
遇见你,真好!
陪伴你,更好!
●记者手记
维权之光一直闪亮
2005年,张正初任天津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这一年,我到天津驻站,从青葱年少到中年模样,我们并肩奋战在消费维权的最前线。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热忱,相互滋养、彼此欣赏,在精神上三观契合、在行动上默契无间。20年光阴流转,这份始于工作的情谊,早已沉淀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既是工作中值得信赖、并肩作战的战友,也是生活中能够交心、值得托付的挚友。
记得2013年张正任天津市消协秘书长不久,所作的几件工作引起了报社领导的关注。社领导提醒:“张正脑子活,天津市消协能出新闻,要多跟他研究工作。”我知道,张正是个敢想敢干的人,定会在天津消费维权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正的优秀,从来不是墨守成规。2013年之前,比较试验大多是按相关标准来做。张正认为,有标准的商品,行政部门的抽检会给予消费者很好的指导,对没有标准的商品或项目进行比较试验,会对抽检的空白领域做出补充,给消费者充分的消费指导。于是,4K电视、快递服务、文胸舒适度、电饭煲售后服务条款等系列非标准比较试验亮点频出。
“消费维权要敢碰硬”,这是张正常挂在嘴边的话。2015年,天津市消协曝光两家企业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方不仅不整改,反而起诉消协侵犯名誉权。“怕吗?”我问张正。他一笑:“怕就不做消协了。只要出于公心为消费者说话,再多企业告都不怕!”一审、二审胜诉后的没几天,企业负责人找到张正,郑重地说:“谢谢消协,这几年企业发展太顺了,我们有些走神。这次消协曝光,就像是开车走在高速路上被颠了一下,让我们清醒了。”
张正这些年的坚持让消费维权长出“牙齿”,天津市消协始终实名曝光,福特汽车屡修屡坏、三星手机频段门……2020年开始定期发布消费警示,从装修到婚宴,从二手车到外卖平台,只要是严重侵权、不配合消协调解的企业,天津市消协都不含糊,实名曝光、一个不落。张正说:“消协没有执法权,只有坚持实名曝光,才能达到震慑一批、教育多数的效果,才能更好地履职。”
写这篇手记,翻看了很多张正的老照片。如今,他的头发越来越白,但眼里的光还是和2005年一样亮。如今,那块“伸张正义”的牌匾依然挂在他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还记得他在微信朋友圈写的话:“一位在消费维权领域多年公益奉献的老大姐送来一块镜匾‘伸张正义’。镜匾不大,但很沉!我把它看作是老大姐和所有消费者的鼓励和鞭策。悬挂在办公室,时刻提醒自己重任在肩、任重道远。”
(万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