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博峰)10月20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以下简称促进联盟)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全国新增公共充电基础设施16万个,同比增长四成;今年前9个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524.5万个。
稳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规模,为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夯实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9月,我国新能源车累计销量1122.8万辆,其中,9月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4.6%。
面对持续增长的新能源车保有量,如何满足消费市场日渐提升的补能需求,不仅影响着广大新能源车主的用车感受,更关系着新能源车市场的未来发展。
促进联盟数据显示,1—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增加524.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和私人充电设施分别增加89.7万个和434.8万个,同比分别增长48.9%和94.6%。
作为影响车主充电便利程度的关键一环,桩车比被业内视为衡量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的必备要素。促进联盟表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桩车增量比为1∶1.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需要。
截至9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806.3万个,同比增加54.5%,超过目前新能源车单月销量增速。其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河南、四川、安徽、湖北、河北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66.6%。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北、四川、浙江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国充电站总量达2.19万座,充电服务网点密度持续加大。
伴随新能源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新能源车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关系着广大消费者的充电需求能否被满足。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市场各方明显加大了对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力度。
一直以来,部分车主反映在小区充电难、排队时间过长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车计划,引发新能源车主的普遍共鸣。
10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随着《方案》落地实施,新能源车充电设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多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充电设施建设。其中,成都优先探索居民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明确将新建小区固定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和配变电设施增容空间作为小区合格验收的重要内容。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智慧小区示范项目,明确由第三方企业运营,安装智能有序充电设备,通过调整时序、功率等方式调度小区充电容量,满足小区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