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根绝手机收费陷阱需要新举措
作者:余翔


    ■余 翔
  5月8日央视的 《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国产手机收费陷阱问题。据央视记者调查,部分国产手机内置了暗藏收费陷阱的应用菜单,不知情的用户点击后就会被扣除资费,有的手机里甚至内置了定时发送程序,即使用户没有点击这些收费菜单,它也照样扣钱。更为严重的是,对这些暗藏收费陷阱的应用菜单,用户无法修改和删除。
  移动信息服务中的收费陷阱并不是一个新问题,相关部门为根治这一顽疾也已经出台过不少措施。根据原信息产业部颁发的 《电信服务规范》和《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用户申请包月类和订阅类信息服务业务,其具体确认过程为,信息服务商在收到用户服务申请后,要向用户发送请求确认信息,且请求用户确认信息中必须包括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在收到用户的确认反馈后,信息服务商才能向用户提供服务并相应计费,同时告知服务订制成功。这个被称为“二次确认”的程序,充分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如果切实得到遵守,收费陷阱也就无处藏身了。
  可令人遗憾的是,“二次确认”的规定出台已近4年,移动信息服务中的收费陷阱却从个别山寨手机蔓延到不少国产品牌手机,一部手机中内藏陷阱的菜单数目,也从一位数发展到两位数甚至3位数,这说明,已有的措施并未产生应有的功效。原因在于,“二次确认”的规定虽好,但缺乏足够有力的罚则确保信息服务商们不折不扣地遵守。
  央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信息服务商来说,是否执行“二次确认”程序,两者的收入差别很大,甚至可能相差几十倍。而如果未执行 “二次确认”程序遭到消费者投诉,信息服务商最多是按照规定对已扣除的费用退一赔一。由于大多数消费者对收费陷阱不知情,或鉴于金额小放弃投诉,信息服务商的违规成本相较其违规获利,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因此,遏制收费陷阱在国产手机中泛滥成灾的局面,必须加大对信息服务商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相关部门应该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加强对移动信息服务企业的监督,通过对消费者投诉进行认真核查,区分信息服务商是偶一为之的误收还是在手机设置了陷阱,对后一种恶意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应进行更加严厉的惩处。
  同时,我们应该关注以往在移动信息服务收费陷阱的利益链条中被忽略的角色——手机生产商,默许内置暗藏收费陷阱的应用菜单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分成,但却没有任何规定要求他们承担责任风险。今后,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要求手机厂商不得嵌入违规软件,并申明内置违规软件的手机属于质量不合格产品,一经确认,消费者有权退货索赔。只有这样重拳出击,烦扰人们多年的手机收费陷阱才可能彻底销声匿迹。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 版:要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根绝手机收费陷阱需要新举措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