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医院“一单通”:住院病人检验结果难获互认
作者:聂国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今后,在某家医院拍的片子或者做的检验,到别的医院再看病时可以不再重复检查拍片了。随着卫生部7月2日下发的一纸通知,被视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有效手段之一的“一单通”,明年将在全国医疗行业全面展开。

同级医院年底实现检查结果互认

  根据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要于今年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通知》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辖区医疗机构实际状况,合理确定开展检查互认的项目。对于开展检查结果互认的医疗机构或项目要有科学、合理的认定依据。各省(区、市)同级医疗机构之间要于2010年底实现医学影像资料互认和常规临床检验项目结果互认。
  “北京医院实行检查结果互认已经好几年了。”北京医院副院长田家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北京的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都已经实现检验“一单通”,卫生部的《通知》预示着“一单通”将在全国各级医院全面铺开。

“一单通”并非新鲜事物

  2004年6月,浙江省嘉兴市率先宣布,在该市实行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举措。2005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11家市级医院和新成立的两家民营独立医学检查机构共同发布消息称,将试点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制度。之后,上海、山东、宁夏、重庆和北京等省(区、市)以及南京、西安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类似措施。
  2006年2月24日,卫生部以“卫办医发‘2006’32号”文明确规定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的有关问题,“一单通”由此向纵深推广。
  以北京为例。2006年6月,北京开始在全市所有三级医院推行“一单通”。此后,首批19家二级医院通过临床实验室质量评估,并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纳入“一单通”范畴。目前,北京已有大约百家医疗机构实现检验结果互认。互认的项目包括临床生化、血液、免疫共3个专业31个小项。在医院出具的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上标有星号(*)的项目,其检验结果就可通用。

减少检查为患者省钱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对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提高诊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合理检查和合理诊疗,降低患者就诊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老百姓对此的反响却一直很平淡,没有感觉到多少实惠。记者在北京安贞医院采访的多位患者均表示,和以前相比,并没有觉得检查少了,花费小了。
  不过,田家政认为,单个患者可能会没有省钱的直观感受,但“一单通”确实为患者降低了就诊费用。南京市卫生局2006年提供的数据可为佐证。据不完全统计,该市实施医学检查、检验同城互认半年,67家二级以上医院累计为4万多人次的就医患者减少检查费500多万元。专家测算,实施“一单通”后,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至少可节约15%的费用。

住院病人仍须重做检查

  据了解,为了推进“一单通,北京市卫生局要求,接诊医院在患者提供带星号的北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单时,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情况下,原则上应对报告单中相互通用项目的检验结果予以认可,不再进行重复检查,但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但是,当我拿着一家三甲医院的检查单去另一家三甲医院看病,大夫还是让我再重新做一次检查。”有的患者反映,检查结果互认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受阻。
  对此,北京市卫生局解释,化验检查结果的互认是有时效性的。免疫类的化验结果时效最长,有效期可达3个月以上,而血液化验检查结果通常是变化最快的,有时甚至可能一天要测几次。是否需要重新化验,主要取决于病情的变化以及临床医生的判断。
  “是否实行‘一单通’,判断原则应主要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田家政表示,对于不是特别重要的检查项目,尤其是门诊病人,该院对他院报告单一般予以认可。但是,对于感染类检查报告,或者需住院手术病人的检查单,出于医疗安全等方面考虑,医院一般会要求重做。
  “如果不检查,病人手术后如果出现丙肝、梅毒等传染病的话,怎么证明是输血感染还是患者自身携带?”田家政说。
  除了这一点,田家政还担心的是,现在不少病人使用假名看病,这就容易导致报告单失真,“如果住院的话,检查肯定得重做”。“此外,如果因‘一单通’的问题出现医疗纠纷,是该追究主治医师还是报告单出具单位的责任,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田家政说。
  记者调查发现,基于以上顾忌,再加上检查费与医院收益、医生收入部分挂钩,医院普遍要求住院患者重做检查。对于住院病人来说,并非强制的“一单通”看起来还有一点远。

●观点

推行“一单通”应先弥补制度性缺陷

■本报记者 聂国春
  推行“一单通”来防止重复检查,国外又是如何做的呢?
  解放军三○一医院临床检验科主任丛玉隆告诉记者,美国自1950年代起就开始着眼于减少医疗开支。整合医疗资源的一个很重要的成果是医学检查、检测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的合理配置。
  美国有独立的影像诊断中心和医学独立实验室,影像诊断中心负责区域的影像诊断,也仅负责诊断,医院则集中精力治疗病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检测往往在独立实验室里完成,而常规性的检测一般都在医院内部实验室进行。
  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对于区域的医疗资源配置都有良好的规划,往往一个地区只有一家大型的医院,下辖有若干社区医疗机构,后者主要负责初级保健和康复等,不进行检查和检测。有需要的病人,才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检查。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有的,但是其实际情况和我们所面临的完全不同。国外是医院、诊所对独立的影像中心、实验室的检查检验单的承认,很少涉及到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互认。”丛玉隆说。
  据介绍,这些国家一般都是通过总定额付费制度来控制医院行为,从而控制医疗费用。也就是说,医院每年从政府或者保险公司那里获得固定的收入,如果能把成本控制得很好,就能获得更多的盈利。在这种制度环境下,医院有动力尽量降低成本、节约医疗资源。最佳的选择就是普通的检查检测项目自己来进行,高端复杂的检查项目,技术要求高而且检查量不大,和独立机构合作,承认他们的检查结果,无疑更节约成本。因为独立机构可以面向更多医院,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
  “但是,我国区域的医疗资源没有合理规划,加上缺乏转诊体制,使得医院只有成为一个完备自足的医疗主体,才能留住自由流动的病人。这就导致各医院积极购入仪器设备。设备竞赛导致的结果就是,为了收回成本,过度检查、重复检查成为家常便饭。加上我国实行的是按项目收费制度,多做一个检查就多一份收入。在这样一种制度下,推行‘一单通’显然会有不少阻力。”丛玉隆说。
  设备竞赛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导致国内医学检查、检验的水平参差不齐,相差极大。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推行“一单通”必须尽快建立质量控制标准,加强对各地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市场的作用,扶持和支持区域性的临床检验中心的建设,同时发展临床检查中心,如放射诊断中心,B超检查诊断中心等。
  廖新波在博客中表示,通过政府办和社会办的高质量的检验中心,可以逐步改变基层医疗机构重复投入、浪费和检验质量不高的状况,这也是减少重复检查的一个有效举措。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健康·食品】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医院“一单通”:住院病人检验结果难获互认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