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野平 本报记者 李洪涛
每天11时,吉林省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些背着箩筐的村民陆续走向村口的火车乘降所。10多分钟的功夫,乘降所小小的站台上便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的箩筐里装着顶花带刺的黄瓜,鲜嫩的芹菜,还有西红柿、地瓜和带着新鲜泥土的花生。火车进站前,站台上就会出现两名工商人员,他们一边热情地和村民们打着招呼,一边分发着印有“黄家崴子”商标的塑料包装袋。拿到袋子的村民笑着对记者说:“产品能卖上好价钱,全仗着‘黄家崴子’商标,注册商标就是我们发家致富的财神。”
据了解,黄家崴子村坐落在长白山深处,松花江从村南缓缓流过。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这里物产丰富,以人参、榛蘑、木耳等土特产闻名省内外。因土地稀少,村民们采集山货的同时,便利用房前屋后盖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和水果。因该村的蔬菜和水果在种植时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纯绿色的,因此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然而,抚松县工商局城关分局工商人员在市场监管时发现,有人冒充黄家崴子的农产品。面对此情,工商机关决定帮助该村将“黄家崴子”注册为商标,同时在松江河镇、泉阳镇的农贸市场设立“黄家崴子”蔬菜水果专用摊床。这些村民下了火车后直接到自己固定的摊床上去销售,当地居民只要到他们的摊床上去,就能购买到正宗的黄家崴子农产品。
村民刘桂香今年61岁了,她背着装满了花生的大箩筐,气喘嘘嘘地坐在站台上。趁着火车没来,她坐在站台上将箩筐里散装的花生分装成小袋。每个小袋上都印着“黄家崴子”字样和图案。刘桂香说:“花生装在印了商标的小袋里特别好卖,价钱也贵了一些。”
据了解,在没有注册“黄家崴子”商标前,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那时种了蔬菜和水果根本卖不出去,多数都烂掉了,村民们不敢多种植。有了注册商标后,村民们种植的积极性高涨,全村已有90多户村民盖了塑料大棚,年人均收入达到了5900元。
抚松县工商局副局长罗金玉告诉记者,“黄家崴子”商标是2008年6月5日注册成功的,当时村民们不理解,认为没啥用途。经过一年多来的培育,黄家崴子商标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很多消费者特意选购。为了杜绝假冒,工商部门每天在市场和该村的乘降所检查,向村民发放统一印制的包装袋。目前,“黄家崴子”商标已经申请吉林省著名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