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鹏
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紧紧系好,这便是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安全带的主要功能在于当事故发生时,限制乘员的位置,使其避免与车体其他部位发生碰撞,从而降低对人员的伤害。自安全带问世以来,不知挽救了多少生命,然而安全带的重要性却被很多人所忽视。由于对安全带的性能不是特别了解,一些车主在使用中还形成了一些误区。
比如有些车主认为,在市区内行驶车速不会太快,因此没必要系安全带。其实不然,即便车辆行驶速度不快,在突然的碰撞或紧急制动时,也会产生很强的惯性。这种巨大的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发生二次碰撞,从而造成对乘员的伤害。有人曾经测算过,当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发生碰撞,身体前冲的力量就会相当于从4层楼上扔下一袋50公斤重的水泥,其冲力之大可想而知。
还有一些车主认为,坐后排比前排安全,因此不用系安全带。一项相关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在中国后排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比例极小,仅占受访者的9%,这与坐副驾驶使用安全带比例的31.8%相比,不足三分之一。当然,相对于前排,后排确实会安全一些,但这一定是就同等状态而言的,如果后排乘员没系安全带,而前排系了,那就不叫“同等状态”,此时的后排就会远远危险于使用安全带的前排。
从目前国内市场来看,多数车型对安全带都给予了一定重视,一些主流产商甚至尤其重视安全带的保护,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以东风日产为例,旗下系列车型就全部采用了新型的爆燃式预收紧安全带。由于这种安全带增加了爆燃式预收紧功能,当碰撞发生的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预收紧装置中的爆燃发生器便会产生高压气体并产生回拉动力,实现织带的预收紧,消除乘员与织带之间的间隙,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使乘员前倾距离进一步减少,有效地保护乘员。这与传统的惯性束紧式安全带相比,极大提高了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能力,提高了车辆的行驶安全。
当碰撞无法避免时,如何最大限度减轻乘员受到的伤害,成了汽车厂商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作为主流汽车厂商,东风日产对汽车安全设施不断改进,为车市树立了标杆。然而,技术的发展虽然可以提高安全系数,但安全意识却不是技术可以造就的,消费者应当真正建立起安全驾驶的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