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系列专题报道之四·农村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聂国春
“点多、线长、面广……食品安全监管,最艰巨的任务及最薄弱的环节仍然在农村。”这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相关部门对农村食品安全进行调研后得出的看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多数农民生活在农村及边远地区。从经营主体来看,农村食品市场经营主体点多分散、涉及人员众多面广、监管任务繁多重大。从查处违法行为来看,2006年各地工商机关查处的农村食品安全违法案件占全国的90.46%,查处的不合格食品占全国的52.09%。可以说,大量的食品违法案件发生在农村。
面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严峻形势,国家工商总局于今年4月专门印发了《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记者了解到,在方案印发前后,各地工商部门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构建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农村食品安全。
农村执法人员少,基层工商所建设滞后,执法手段落后,还停留在眼看、手摸、鼻闻等一些原始手段上。因此,各地工商机关在进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时,除了严格要求经营者建立健全销售台账、定期开展市场巡查和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外,还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创建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实行农村食品安全的联动机制,破解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近日,河北省正定县工商局曲阳桥分局将一批聘书发放到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手中。推行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聘任管理制度是正定工商创新工作思路,对农村食品安全进行齐抓共管的创举。
据介绍,食品安全监督员,由每个自然村确定1-2名,主要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选出,经乡镇政府聘任。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促进食品经营者践行7项自律制度,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上传下达,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同时,配合工商等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状况的监控,准确掌握本辖区食品安全情况和动态,为工商机关提供可靠的安全监管基础数据,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管理漏洞,对于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查处。
为了确保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工商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各行政村聘用的食品安全监督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综合业务培训,使其进一步熟悉掌握《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安全常识,并对食品安全监督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日常考核成绩为依据,实行奖惩激励制度。目前,第一批监督员已经持证上岗。
与正定工商的做法相比,贵州省毕节市工商机关推行的“10户联巡联管”模式,更是整合了各方力量来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记者了解到,2008年9月1日,在毕节市工商局的精心筹备下,毕节市食品安全协会挂牌成立。从2009年6月起,毕节市工商系统在农村工商所管辖区域,依托食品经营主体建立食品安全协会分会,并将分会成员划分为若干个联巡联管小组,即“10户联巡联管小组”,每组由毗邻的几名或十几名食品经营者组成,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户长,并制定相关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知识,每月集中小组成员对食品门店进行一次检查,并对相关检查情况进行公示,评出最佳食品店和最差食品店。根据年度评选情况,在此基础上产生“食品安全示范店”和“消费者信得过商店”,由市工商局和市消费者协会分别授牌。
据悉,食品安全经营者自律组织在毕节推行一年多来,全市共建立食品安全分会7个,“10户联巡联管”小组97个;组织食品经营者学习培训680期,受训人员8000余人次;组织9000人次对食品经营户进行检查,共检查食品经营户6300多户次,查出并自行下架退市问题食品2100多公斤,报请工商部门查处食品经营违法案件15件。
当地工商机关负责人表示,这种以行政主导、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方式,把食品经营者的食品经营行为置于全社会的督促之下,成为推动经营者参与自律组织、履行自律职责的强大动力,破解了农村食品安全的大难题。
打造农村食品安全网络,实施联动监管,这是江苏省睢宁工商局总结出来的经验。
睢宁县是苏北农业大县,农村食品经营店分布散规模小,基层工商人员配置又少,进行日常监管难度较大。为此,该局决定把农村消费维权纳入全县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网络建设。将过去在行政村(社区)设立的单一消费者投诉站并入社区综合治理投诉台,由村级治保主任兼职受理,调解辖区发生的一般性消费者权益侵害案件,方便了消费者维权,也缓解了基层工商分局人力不足的状况。该局还积极协调共建机制,将农村食品安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年度考核目标。为切实把工商部门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联动监管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落到实处,该局积极与综治成员单位以及镇、村联动协作,进社区、进商场、进学校、进市场,努力实现城乡全覆盖。实现辖区工商分局与行政村(社区)共同签署《农村食品市场联合监管协议书》,工商部门负责做好申(投)诉站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和熟悉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及消费维权调解技能。
目前,该局在全县396个行政村和社区全面构建政府领导、工商监管、部门联动、行业自律、舆论监督、消费者参与的社会大综治工作格局,实现了村级食品安全网络监管一站通。
和睢宁一样,浙江省杭州工商局余杭分局从2009年8月份开始,在黄湖镇探索实施“镇政府、工商所、村(社区)、社会群众四级联动为运作体系的食品安全监管覆盖网络。
黄湖镇工商所受镇政府委托,会同镇食品安全四级联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由6名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和15位村民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组成的黄湖镇食品安全协管队伍。并对每个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办公场所,进行了统一规范,做到“八统一”:即统一制作一块岗位职责牌、一本工作手册、配备一台电脑、一本食品经营主体台账、一本协管台账、一块宣传栏、一只举报箱,为食品安全零距离监管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为确保履职到位,各村(社区)与镇政府、工商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制定“食品安全协管检查”工作流程。各村社区还建立工作台账制度,制定食品经营主体的书式和电子台账、食品安全协查台账,食品安全信息反馈台账,使每项工作既有据可依,又有据可查。
各村(社区)认真履行协查职责,积极配合工商部门,对各自辖区范围内食品经营主体进行清理检查,主要检查有无持照亮照经营,管理制度和承诺书等是否上墙,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是否执行,有无假冒伪劣商品和过期“三无”食品出售等情况。为确保食品安全四级联动机制正常运转,黄湖镇政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单列食品安全四级联动专项经费。
据悉,四级联动制度使得黄湖镇农村食品安全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农村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较好地保障了食品消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