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 军
俗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真实地体现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也体现历代教师以高尚的人品、渊博的知识、呕心沥血的哺育获得的无尚荣耀。因此,在人们的意识里,都对曾经和现在教育自己的老师有着独特的情感。正是由于这份情感,才诱发教师节的礼物困惑。“送礼物有两怕,一怕送的礼物老师不喜欢或者老师根本就不希望学生家长去送礼,碰一鼻子灰,反而伤害到老师;更怕的是假清高,你上赶着捧颗真心去送个花什么的,但人家可能等着你送更实惠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两难啊!”对于教师节替孩子给老师送礼的纠结,北京陈先生的想法极有代表性:“给自己的老师送什么礼物都心里有数,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包括老师的脾气禀性,但孩子的老师,毕竟中间掺杂了其他因素,没有那么了解。”
“很多时候,老师们其实非常委屈。社会上对于教师节渲染太过,尤其是一些商家借此机会进行促销,导致很多家长的心态发生变化,认为教师节就是老师都在等着家长送礼的日子。礼物送来了,不收吧,怕家长产生嫌礼物轻的想法,收吧,感觉双方之间的关系沾上了市场化交易的成份。很多家长的礼物背后都是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老师收了礼物以后,可能也会在潜意识里产生回报的念头,”已经工作了5年的北京某小学教师孙老师告诉记者,“其实,这样对孩子来说是最不公平的,对孩子的关注变成了一种可进行市场化交易的东西,让人心里怪怪的,不舒服。不是发自内心的礼物,尤其是价值过高的礼物,就是对教师的不敬甚至伤害。”
调查中记者发现,6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向老师表达谢意的恰当方式是打电话、发短信或在班级博客里留言;40%左右人的人担心电话、短信之类太多会给老师造成很大的回复麻烦,也可以考虑送贺卡或鲜花之类的礼物;25%左右的考虑可以当面表示谢意;只有不到10%的人考虑送较贵重的礼物。
正在北京马连道一家茶叶店给高中时期的老师挑选茶叶的周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我知道老师喜欢喝茶,我每年都会给老师买一点。不管到什么时候,对于教育过自己、帮助过自己的老师那份敬意,永远藏在心里。无论是在教师节、春节、中秋节等任何一个节日的时候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老师们都会非常高兴。老师在乎的是学生对他(她)的敬重和付出的认可,而不是礼物的实际价值。”
北京郭女士的经历和很多家长一样:“去年我给孩子的班主任送过一张购物卡,说实话是真心地感谢,但被老师退回来了,让双方都很尴尬。今年我想明白了,孩子的老师就是孩子的老师,不需要过多去想,内心尊重坦然面对就行。给不给老师送礼物、送什么、怎么送都由孩子自己去决定。一张贺卡、自己做的一个小手工、发个短信什么的,都由孩子自己决定,一下子觉得踏实放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