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出资1500多万元,推进惠民信报箱工程,今年年内为全市30万户老城区居民安装惠民信报箱。新安装的多用途信报箱,水表、电表收费单以及报刊和牛奶都可以从同一个箱中取出——
图为:武汉市汉口区长航宿舍居民李女士高兴地从惠民信报箱内收取报纸、信件
■邓国喜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门缝中塞进一封信,奶箱、报箱四处乱挂,这种现象将成为过去。今年年底,湖北省武汉市30万户老城区居民,都将用上新一代的信报箱,不仅信件可以入箱,报刊、消费账单、水电费单据及牛奶也将被统统“收编”,有了安身之处。
2010年,惠民信报箱建设工程被列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拟为市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投入资金达1554.71万元。记者日前从全市惠民信报箱工程推进会上了解到,全市老城区里,3层以上楼房未装信报箱的总数为65万余户,今年将补装30万户,剩下的将陆续推进。
旧信报箱成小区“鸡肋”
记者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武汉市曾以政企共建的形式,投资2000多万元,在全市103个小区建了2000多处集群式邮政信报箱。但此后,该市出现大量信报箱闲置、无人维护管理等现象,集群式邮政信报箱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东亭小区,是极少保留集群式邮政信报箱的小区之一。9月20日,记者来到东亭小区,在该小区1栋居民楼的旁边,看到一个长约5米,高约2.5米的集群式邮政信报箱,一共有159个信报箱,其中不少信报箱已锈迹斑斑,个别信报箱的门已经不知所终,里面全是尘土。东亭小区居委会主任龙春俊告诉记者,该小区一共有63栋居民楼,2098户,有7个集群式邮政信报箱,目前绝大多数都没有使用了。
随后,记者来到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白松社区。白松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贵香向记者介绍说,该社区的集群式邮政信报箱是2000年安装的,已经有10个年头了,经过日晒雨淋后,大都已经破损,居委会正申请拆掉。
就在第一批集群式邮政信报箱退出的同时,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投递箱。记者在武汉市汉口区万松园电力社区等老社区看到,一些居民楼门口悬挂着奶箱、报箱等各种投递箱,一个门栋多的有一二十个。对此,武汉市汉口区邬家墩北园丁苑小区居委会张主任告诉记者,居民只要订报纸、牛奶,相关企业马上会派人在门前走道旁安装一个投递箱,而随着订购的居民增多,小区楼道内投递箱十分混乱。
层层把关让百姓受惠
“事实上,光靠一味建设,而不解决信报箱在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行不通。武汉市今年花1500多万元再推惠民信报箱工程,充分总结吸取了先前的教训,在信报箱的设计、选址、施工、验收、安装、管理、维修等环节层层把关,力图让老百姓真正受惠。”武汉市惠民信报箱工作专班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
武汉市邮政局市场部主管袁欢表示,近年来,受手机、网络等现代通信方式的冲击,邮政传统的书信业务大幅萎缩,在此背景下,10年前功能单一的邮政信报箱显然不讨用户喜欢。此外,早年信报箱建设规划不当,也是其使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10年前统一建设的集群式邮政信报箱,由于当时物业和社区给指定的位置都是在花坛边、楼栋拐角,比较偏僻,有的距离门栋口很远,往往只能服务周边四五栋楼的居民,距离较远的居民家庭,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武汉市汉口区万松街青松社区居委会主任汪虹告诉记者,当时信报箱建好后,没有统一移交给居委会或者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而是直接将信报箱的钥匙给了居民。信报箱建好后,就没人再来过问。直至现在,居委会也不知道信报箱损坏,到底由谁修。
多用途信报箱受欢迎
9月21日,记者在已经安装了惠民信报箱的武汉市青年路妙墩电力社区看到,新装的信报箱扩容了,规格为长34厘米,宽12厘米,箱体呈邮政绿,每户的门牌号都标在箱体上,不少信报箱都配有遮雨棚。“这个信报箱装得好啊,以前楼道门口挂的是各家单位自制的信报箱,五花八门,现在既整洁又方便!”电力社区的居民万先生高兴地说。
武汉市惠民信报箱工程小组负责人盛国宏表示,整齐的信报箱不但可以满足百姓需求,也是城市提档升级需要。此次武汉市再推信报箱工程,吸取了此前的大量教训。一方面,新的信报箱除了能放信件之外,还能放牛奶、报纸以及各种收费单。同时,每个楼单元旁都会建信报箱,方便居民使用。“惠民信报箱可以说是整合邮政、报业等相关企业方的一个平台,究竟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关键在于管理和服务能否到位。”盛国宏说。
武汉市邮政局局长蔡明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老城区没有安装信报箱,不仅给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困扰,也导致投递员在投递过程中只能将信件、报纸插入楼道的电表、楼梯的扶手或置于一楼的外窗台上。目前,在已安装了惠民信报箱的社区,信函投递质量明显提高,用户邮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有效保障。此外,惠民信报箱还实现了资源共享,一箱多用,邮政投递的信函、报刊,武汉市本地媒体自办发行的报刊以及公用事业的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的收费单,甚至牛奶瓶,均可入箱,减轻了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相关链接
惠民信报箱大家谈
■尹维真(武汉市副市长):惠民信报箱工程不仅是一项民心工程,同时也是一项文明工程、一项能推动武汉市公益事业发展的综合性工程。
■杜锋(武汉市市民):原来的报箱太小,最多放进去两天的报纸,每次出差就要委托邻居代收。现在好了,上个月我出差一周,7天的报纸全都整齐地躺在信箱里,再也不用麻烦邻居了。
■刘继平(武汉市徐东综合社区居民):小区建设时没有规划给每家每户设计信报箱,平时信件都是送到小区物业公司的办公室,总是担心信件丢失,还有税费、电费单都是贴在电表上或是插在门缝里,真希望惠民信报箱能早一天在小区安家落户。
(吴采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