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管好“菜篮子”关键要建好“菜园子”
作者:张玉胜


    ■张玉胜
  今年以来,菜价一直牵动着城镇居民的神经。“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嬉笑间透出无奈。抛开这些被炒的“热门货”不论,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也是不争的事实。今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同比上涨3.5%,创下22个月单月同比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成为CPI涨幅扩大的主要推力 (据9月27日 《人民日报》报道)。
  对于今年菜价的连番上涨,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普遍关注,许多人把“蒜你狠”、“姜你军”的高菜价归咎于流通环节出了问题。笔者以为不无道理但有失偏颇。事实上,蔬菜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鲜活农产品,追求的是新鲜、无公害。鉴于其不便运输、不宜贮藏、容易变质的特性,要囤积居奇风险很大。前一段就有经销商囤积大量大豆,因时间长导致发芽变质而血本皆亏的例子。诚然,当蔬菜从千里之外运来,运费加损耗加保鲜费用,加价五成也很平常。但价格毕竟只是平抑市场供需失衡的调节杠杆,物以稀为贵、供不应求才是菜价飞涨的根本原因。
  蔬菜为什么在一些城市出现供需失衡?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各地大打招商引资争夺战,以为“菜篮子”问题基本过关,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设立“菜篮子”办公室、列为“一把手”工程那样重视,导致蔬菜生产完全交由市场决定、政府调控不到位的被动局面;二是老百姓对瓜果蔬菜的需求量猛增。现代社会的人们愈来愈注重养生保健,多菜少肉的饮食习惯日趋形成,甚至已经出现素食一族。在这种情况下,菜比肉贵并不稀奇。因此,重提市长抓好“菜篮子”工程,切实建设好“菜园子”基地,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建好“菜园子”,关键要抓好三点:一是确保蔬菜种植面积。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菜地被大量挤占,而且逐渐被边缘化。据相关农业专家透露,曾经主要为北京市市民供菜的石景山区、朝阳区、丰台区的一些地方,现在基本上很少有菜地了。这些区域原先的菜地面积在17万亩以上,现在已经缩减到1万亩左右。蔬菜来源少,运输远,怎能不导致“人越住越高,菜越买越贵”?二是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要通过推广新品种、传播新技术等手段,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加大日光温棚和地膜覆盖的普及力度,提高蔬菜复种指数和单位产出,并确保其无公害品质;三是加大对菜农的扶持力度。随着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和农民耕种、管理成本的不断加大,菜农的收益日益缩水,增收更成难题。政府有必要在农资化肥、农机具购买和管理成本等方面对菜农实施如同养猪、种粮一样的政策补贴,通过农业部门加强对蔬菜淡旺季平衡的调控力度,着力解决其“卖难”问题,确保菜农利益不受损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管好“菜篮子”关键要建好“菜园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