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有效转变监管服务方式,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多措并举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作者:张学勇


    ■本报记者 张学勇
  作为西部经济文化重镇之一的四川省成都市,近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该局一贯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有效转变监管服务方式所取得的成效。
  建立市场开办方第一责任人责任防控体系,督促、引导市场开办方设立质量自检室,这是成都市工商机关在转变服务方式、创新监管模式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记者注意到,截至去年年底,被纳入试点的市场共完成对4.5万批次商品的自检、送检工作,仅此一项举措便有力地从源头上把住了部分食品的安全关口。
  猪肉是百姓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猪产品监管环节多、监管链条长,容易出现监管漏洞,这给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小压力。鉴于此,成都市工商局于去年9月在该市主城区农贸市场正式启动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并为此专门出台了《成都市工商局推进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目前,这项工作已在成都市主城区全面实施,年内将覆盖所有区、市、县。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管体系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消费环境,还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良性发展。”成都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如是说。与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建立协作、监督机制,是成都市工商局完善监管体系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该局还聘请了数十名来自社会各界的食品安全监督员,鼓励他们为工商机关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挑刺”。如今,一个以“企业自律、工商监管、社会监督、消费者参与”为框架的流通环节食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已经形成。
  狠抓消费教育,多渠道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是成都市工商机关在转变服务方式工作中的另一大亮点。“我们建立了专门的12315知识库,消费者可以通过拨打12315电话和登录成都市工商局门户网站获得消费维权知识。”该负责人介绍说。此外,该局还经常组织开展主题消费教育活动。以该市锦江区工商分局为例,该分局去年11月专门在三圣乡创建了一个青少年消费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现场采摘蔬菜、加工食品等活动,孩子们即可轻松学到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据悉,该基地自开放以来,平均每天前往接受培训的青少年消费者30人次。
  成都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成都市工商系统将进一步转变服务方式、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为宜居城市建设及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红盾前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多措并举建立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