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北地区一男性65岁患者,15年前出现了下肢红肿、疼痛,逐渐波及面、手、足麻木,眉毛脱落,全身出现了大小不等的结节。近3~4年间,下肢的斑块形成了溃疡,并有口歪眼斜,流口水等症状,鼻梁塌陷逐渐加重。曾去数家医院就医,均以脉管炎治疗,未见好转。家属看到中央电视台介绍北京友谊医院关于麻风病的宣教节目后,随来友谊医院就诊,确诊为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慢性、致残的传染病。病程缓慢,潜伏期长,平均5~7年,可长达20余年。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较多。早期症状仅表现为1~2块浅色斑或淡红斑,并伴有触、痛、温觉迟钝,乃至丧失。由于皮肤不痛不痒,仅有些麻木,未能引起注意;若有怀疑,也因怕诊出麻风病,遭到歧视,因此常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8年全世界登记麻风患者21万,发现新麻风病例25万。麻风病主要分布在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国。随着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多,北京市每年均发现外地务工者,辗转多家医院,最后经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麻风病,并得到国家提供的全程免费的联合化疗(MDT)。联合化疗是由3种杀麻风菌的特效药物组成,服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实验证明,服药一周即失去传染性,规则服药24月可全愈,病情轻者(少菌型麻风),服6个月的两种杀菌药物即可。在治疗中,可照常生活、工作或就学,也不会传染他人。
关于联合化疗后的复发问题,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我国西南3省麻风病防治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在1986~1997年间,经过在万名患者10年的追踪观察中,其复发率仅为0.03%,远远低于国际1%的要求。防止复发的关键是规则按月和每日服用国家免费提供的联合化疗(MDT)中的3种抗麻风药物。
防治麻风病的目的是控制传染,预防残疾的发生,关键是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麻风病患者要鼓起勇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不可有病乱投医。早期发现可以防止传播,是预防残疾的关键。完成联合化疗者即可摘掉“麻风”帽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是北京市诊治麻风病的定点机构,每周三下午设有麻风病专科门诊。如有:1.麻木性皮损(斑、块、结节等);2.外周神经(尺、腓总)粗大,压痛等可疑症状;3.皮损抗酸染色查菌阳性,可到友谊医院进行免费确诊(抗酸菌、皮损特异性病理),并提供特效药物。
(吴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