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山东武城县强化节后“临界期”食品监管
作者:孙敬峰


    ■本报通讯员 孙敬峰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节日食品消费需求大幅增长,经营者大都在节前备足货品销售。双节过后,一些节前未售出特别是保质期时间短的食品已过期或到“临界期”,为防止部分不良商贩通过涂改生产日期后出售、通过不正当渠道销售到偏远的农村、召回进行二次加工后再次出售等方式使过期食品回流市场。山东省武城县工商局四强化加强节后“临界期”食品监管,严厉查处过期变质食品继续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改头换面再次进入市场等违法经营行为。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重视农村食品监管,对执法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监管意识,杜绝“重城镇,轻农村”的监管意识;积极引导食品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严把食品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利用食品监督员、学校、集市开展针对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消费维权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二是强化“临界期”食品管理。指导各食品经营户建立登记簿,认真填写即将到期食品的名称、数量、有效期和每个批次食品的“生产时间、到期时间、处理方式、回收人签字”等项目,帮助经营者建立《临过期和过期食品明细》,重点涵盖奶制品、面包类、肉制品类、儿童小食品等四大类易过期食品,便于经营者自查和监管者检查。防止超保质期食品的回收以及向农村等边远地区的分流;建立陈列专柜,将临近过期食品集中销售,并在醒目位置悬挂公示牌,便于消费者查看。
  三是强化“临界期”食品查处力度。加强对月饼、奶制品、肉制品等节日期间供给量大、保质期短的食品的监管,对日期模糊、包装可疑、来历不明的食品一律予以下架并做进一步调查处理;严厉查处借机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对食品批发商的巡查,督促其将“临界食品”及时进行退市处理,杜绝被退回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二次进入市场的情况出现。
  四是强化12315举报作用。充分发挥12315申诉举报网络作用,发动群众监督,严厉查处销售过期食品行为,及时调解消费纠纷;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自防自护意识和监督、抵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不法行为的能力。
  截至目前,该局已出动执法人员485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经营者349户,查处无证无照经营24户,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13份,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信息11次,受理和处理消费者申诉举报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000元。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专版】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山东武城县强化节后“临界期”食品监管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