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给团购人群消费心理把把脉
作者:王燕 谢正军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报记者 王 燕/文
谢正军/图
  团购作为当下最流行的消费方式,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的是,许多优质的团购商品和服务确实能为消费者带来实惠和便捷。但随着团购企业竞争的加剧,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市场局面,使得目前互联网上的团购信息虚实难辨。一些消费者受低价吸引,团购来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商品。更有些人深陷其中,团购上瘾,买来很多本不需要的东西,反而造成了浪费。这种种心理和行为使他们陷入了一些消费误区。
消费误区之一:团购上瘾
  表现:每天第一时间打开电脑逐个浏览团购网站,搜索、比较最新的团购信息,秒杀、抢购团购商品。
  危害:造成浪费,扭曲了正常的消费心理。
  案例:张欣是名建筑设计师,今年41岁,最近迷上了网络团购。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团购信息。“因为很多团购信息都在凌晨发布,如果不快点看,怕好东西被抢光。”张欣的团购范围很广,从电影票、SPA优惠券、餐券,到日常生活用品等,应有尽有。当然,张欣自己也承认,有些东西并非生活必需品,但看到价格便宜就会手痒,买回来如果暂时没用,她还会自我安慰:“先放着,总有用得到的时候。”
  但随着团购的商品越来越多,张欣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团来的餐券、娱乐消费券,都有时间限制,“遇到快到期的餐券或者消费券,我为了将其花掉,得特意安排时间,还得长途跋涉。”一次,张欣花158元团了一张原价480元的西餐双人套餐券,餐厅位置离她家很远,必须转乘几趟公交、地铁才能到达。不但如此,张欣还发现,这家餐厅双休日不接受团购预约,平时下班后来消费,更显疲劳。最让她郁闷的是,套餐中给的食物量很小,两人要想吃饱还得再消费,算下来也没省钱。
  如今,团购已改变了张欣以往的消费观念,“现在要是想买点什么东西,总会先跟团购价格比,然后觉得用现实价格购买太冤枉”,张欣说,自己好像走进了团购误区。
  专家诊治:虽然团购价格很低,但由于大部分的团购服务都是有期限的,所以消费起来也会有压力。心理专家表示,团购会引诱消费者的预计使用心理购买商品,有时一冲动,很容易买回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看似便宜,却增加了不必要的支出。
  要想摆脱这一困境,首先应养成适度消费的习惯,不要过于迷恋网络上的团购优惠信息。其次要精明购物,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要为了占便宜而无节制的消费。
消费误区之二:盲目跟风
  表现:跟着别人的感觉走,盲目消费。
  危害:由于过分信任他人,使得自我分辨能力减弱,易被骗。
  案例:张洁是个普通白领,平时也会参与团购,但信息都是朋友介绍或邀请的。用张洁的话说,她这个人耳根子软,禁不住忽悠。这种方式虽然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少,但也存在问题。张洁记得有一次团购ZARA的围巾,是经好友介绍的。网站上的图片制作精美,围巾的颜色和质感看上去不错,朋友一口气买了5条。张洁想,朋友如此“豪爽”,想必这东西还不错,于是她也毫不犹豫地买了5条。可结果收到的围巾满不是在网站上看到的那样,有点像地摊货,而且面料酷似家里的吸水抹布,这着实让她大失所望。从快递单上张洁得知,商品是来自浙江义乌,很显然这并非ZARA品牌的产地,于是她明白,自己上当了。
  专家诊治:首先,要自己拿主意,他人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盲目跟风会加大团购风险。其次,购物网站在人气指数上造假早已不是新闻,并非人气高的商品,质量就好。专家提醒消费者,在如此乱战的团购环境下,消费者只能靠加强自身的分辨能力来区分商品的好坏。
消费误区之三:贪图便宜
  表现:易被低价诱惑。
  危害:由于只看重价格,对所购商品了解不足,从而造成损失。
  案例:肖莉月收入2500元左右,对于她来说团购的目的就是为了省钱,但这种想法也让她吃了不少亏。她告诉记者,有一次在网上团购了一张北京朝阳大悦城某美发店的优惠券,洗、减、吹加烫发和护理仅为785元,而原价是1880元。她兴奋不已,以为捡到了大便宜,但去了之后却让她很失望。首先,由于她用的是团购优惠券,所以不能选择烫发产品,也就是说烫发药水的质量不能保证。其次,不能选择理发师,要由美发店来安排。肖莉说,给自己烫发的理发师从操作手法上就能看出是个新手,她成了人家的试验品。“即便是在家门口的小店,烫发效果也会比这个好,而且价格比优惠券还便宜。”肖莉有些后悔地说。
  专家诊治:团购中,对于价格低于原价一半以上且信息发布在类似“克隆”性质的团购网站上的商品,消费者最好提高警惕,不要选择。专家提示,在团购商品时,要尽量选择大品牌,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质量。另外,选择一个可靠的团购网站也十分必要,对于已经成交的交易评价,虽然有些可能造假,但其中也不乏有真实的信息,所以是可以作为参考的。最后,就是要做好电子信息的备份,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这些备份便可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的证据。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C2 版:数字生活·网络】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给团购人群消费心理把把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