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各社区内活跃着一支由轻度肢体残疾人组成的“残帮残”特助服务队,为社区重度残疾人提供按摩、康复、理发等服务——
有困难就找“残帮残”特助服务队
作者:郑梦超 董芳忠
图片


    图说:刘治民正在给瘫痪居民进行按摩

■本报记者 郑梦超/文
董芳忠/摄
“冯大妈,我把菜给您买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今后买菜就由我来负责,您别操心了。”11月9日早上8时多,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九龙社区残联社区专职干事、“残帮残”特助服务队队员刘博涵,带着自己赶早买来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敲开了居民冯大妈的家门。看到刘博涵那双冻得发红的手,冯大妈赶忙将他让进了门。
  记者了解到,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各社区内,活跃着一支由轻度肢体残疾人组成的“残帮残”特助服务队。他们用自己所学的技能,帮扶社区内需要帮助的重度残疾人,在给重残人带来温暖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近日,记者前往双井街道进行了采访。
轻残人组队提供技能服务
  “得这种病急不得,必须长期休养。您放心,只要有时间我就会给您按摩。”11月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双井街道残疾人活动中心,年近70岁的李大爷坐在轮椅上,一旁的刘治民师傅正在为他的左手进行按摩,同时不时地与他交流谈心。据李大爷的老伴介绍,李大爷患脑血栓瘫痪已近7年,之前也曾到专业的按摩店进行按摩,但每次上百元的费用让他们承受不起。“现在都是社区里的‘残助残’特助服务队队员为我进行免费按摩,他们的技术不比专业门店差。”提起“残帮残”特助服务队,李大爷顿时来了精神:“特助服务队是由我们社区里那些有一技之长的轻度残疾人组成的,他们会定期给一些重度残疾人和像我这样的瘫痪患者免费提供服务,平时除了给我进行按摩,还经常替我去医院挂号、打扫室内卫生,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
  刘治民是特助服务队的明星队员,尽管视力属于一级伤残,但他已从事推拿按摩近20年,并获得了高级按摩师的证书。“我是北京盲人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的,之后在北京市按摩医院进修过。退休后,我想利用自己的技能为社区居民做点事,正好听说街道办事处要成立特助服务队,我就加入了进来。”年近60岁的刘治民对记者说,每天他都要为至少6名伤残居民进行按摩推拿,根据服务对象的自身情况,每次按摩一般要40分钟。李大爷是他当天的第三个服务对象,中午稍休息一会儿,他又要准备下午的按摩服务了。
  记者看到,刘治民在服务时身着白色大褂,佩戴着特助服务队的队员证,上面写有队员的姓名、性别、服务内容及编号等。
残联干事也是特助队队员
  “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残疾人群体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的变化。为此,我们把具有劳动能力和特长的轻度肢体残疾人组织起来,在今年10月29日,正式组建了‘残帮残’特助服务队,现在已有队员21名。通过岗前培训,队员们可以提供家政、理发、按摩、足疗等服务。”双井街道残联负责人孙静向记者介绍说,双井街道属老旧城区,辖区内现有残疾人1624名,且多数生活水平较低。成立特助服务队的初衷,除了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得到帮助,同时也让部分残疾人在社区实现就业,体现了自身价值。
  记者了解到,双井街道辖区内共有12个社区,其中9个社区设有一名专职的残联干事,负责社区内所有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发放慰问金、进行政策宣传等工作。由于人手有限,残联社区专职干事除了每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也要承担特助服务队员的任务,刘博涵就是这样的残联社区专职干事。
  11月9日早上8时多,刘博涵给居民冯大妈送蔬菜和水果来了。“现在家里常住的只有我和17岁的孙女。我的记忆力差,孙女是智障,上完初中后就到社区残疾人活动中心工作了。刘博涵等特助服务队的队员们看我生活比较困难,总是主动过来帮我干些杂活。”79岁的冯大妈对记者说,尽管她总是记不住队员们的名字,但每次看到身穿白大褂、佩戴队员证的人向她走来,她就知道又是特助服务队的队员们前来帮忙了。
  刘博涵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着3天为冯大妈买菜了,看到天气日渐寒冷,他每天都会帮一些残疾人家庭的老人们买菜送菜。与日常工作时不一样,每次提供特助服务时,刘博涵都会换上特助服务队队员的白大褂,并戴上队员证。“这身打扮能让社区居民一眼就认出我是特助服务队队员,有困难他们就能直接来找我了。”刘博涵说。
  采访中记者得知,刘博涵也是一名轻度残疾人。“我是视力二级残疾,看东西比较费劲。但是我有高级按摩师证,可以为居民们提供按摩服务。”说起自己的技能,刘博涵显得颇为自豪。
特助服务队要塑品牌
  记者从双井街道残联了解到,自特助服务队成立至今,队员们已经为社区残疾人提供理发服务120人次,家政服务392人次,按摩服务230人次。
  孙静告诉记者,残联对各社区内的残疾人信息均有登记,成立特助服务队后,残联主动将这一信息告知了社区所有残疾人,并将特助队队员们以住址就近原则分配到各个社区。“我们的特助服务队队员每个月有600元至800元不等的工资,这部分钱是残联负责支出的。”孙静说,特助服务队队员在提供服务前,残联会要求他们到指定地点签到,待服务结束后再次签到,以此来确定队员们每次的工作情况。
  谈起特助服务队下一步的工作,孙静对记者说,重点是继续整合地区有效的助残资源,发动社区内的所有居民积极参加,共同关注和关心残疾人的需求。“我们会进一步扩大特助服务队的规模,同时向队员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形成一种热心助残的长效机制。”孙静说。今后,残联会把特助服务队队员们的初次培训、阶段性培训、临时技能培训和长期素质培训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残帮残”服务品牌,完善特助服务队队员的招录和考核制度。
  “特助服务队是朝阳区扎实推进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关注保障民生、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到困难群体心中的具体举措。通过创新残疾人的帮扶模式,使服务残疾人的方式更加人性化。”朝阳区副区长张春秀对记者说,双井街道成立的“残帮残”特助服务队具有示范作用,在实现为残疾人服务的同时,希望逐步扩大“残帮残”特助服务项目的社会效益,切实解决更多残疾人的实际困难。

●相关链接

“残帮残”特助服务队大家谈

■王毅(双井街道残联理事长):
成立“残帮残”特助服务队有特殊的意义,它进一步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可以带动社会各界关注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形成热心助残、乐于奉献的社会风尚。
■王明婧(双井街道残联工作
人员):“残帮残”特助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残疾人帮扶方式,目前已经深入人心。希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帮扶事业给予更多支持,让残疾人享受到更多的社会关爱。
■石先生(“残帮残”特助服务
队队员):以前我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残疾人。参加“残帮残”特助服务队后,当我看到不能说话的重残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时,我知道他表达的是对我的谢意。每当看到这些,我的心里感到非常温暖。
(郑梦超/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有困难就找“残帮残”特助服务队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