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用低配低价当“噱头”不厚道
作者:王文郁


    ■王文郁
  沈阳消费者刘先生,定了一款中级车的低配版。可从7月至今,也未能提到车。4S店解释说,由于刘先生定的是低配车,店里没有现车,须向厂家申请排期定车。可是从7月到11月,车子依旧不见踪影。想退定吧,已经交了定金。退也不能退,等又等不来,刘先生的心里甭提多郁闷了(见11月9日《华商晨报·汽车世界》)。
  过了近半年时间,仍无车可提。退定,损失难免;不退定,只好一直等下去。有此遭遇的应该绝非刘先生一人。笔者在一次调查中,就亲耳听到一位汽车销售顾问称:“卖同一款车,低配与豪华版的利润没法比,就连生产企业都不愿为低配车排期生产,所以有的消费者购买低配车等上半年也不稀奇。”刘先生的遭遇,恰好验证了笔者的所闻。
  事实上,中级车市场中的低配版难买是个公开的秘密。无论生产商还是销售商,都在利用低配版车的价格,拉低某种车型的价格梯次。很多中级车低配版的价格不到20万元,豪华版则要高达30多万元。商家的销售广告经常以低配版车看似诱人的价格作为“噱头”,对豪华版车的价格采取避而不谈的策略。低配版经常在某一车型中担当降低车价的重要任务,而最主要的目的是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先将消费者引入4S店,然后再由销售顾问一步步向消费者展开 “攻势”,诱导消费者购买豪华版,最终实现车商利润的最大化。就算有些经销商偶尔进些低配车,也会通过加装装饰等捆绑方式一同销售,来弥补销售低配车所流失的利润。
  商家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使用低配版价格展示亲民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促销手段。但只为促销而不提供低配车,或是勉强提供少量低配车却要捆绑装饰或保险一同强加给消费者,用来增加销售低配车的利润,就有些不厚道了。虽然销售低配车的利润不及豪华车,但无论低配车还是豪华车,都有相对固定的目标客户群,寄希望不提供低配车而迫使消费者购买豪华车的做法,一种可能是迫使消费者将选购目标投向其他车型,另一种可能就算是获得了眼前利益,也将为此付出有损企业信誉的代价。
  品牌、信誉对于车企或是4S店,无异于生命一般重要。如今,消费者购车有充足的选择余地,定了你的车,就表示对你的品牌和信誉的信任。生产商和销售商也应给予消费者足够的尊重,珍惜每一位消费者的选择,用真诚才能换来市场回报。以低配版车价作为“噱头”的销售广告,只会伤害到企业文化,进而传导到销售市场,降低销量。
  兵书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笔者认为,在汽车销售行业,可以理解为谋求销售单车所赚取的利润而影响到全局,实在是下下策;实实在在地销售质价相当的产品,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财源滚滚,才是上上策。随着市场的完善、监管的强化、消费者的成熟和舆论的传播,那些试图依靠小伎俩求发展的商企,也许有可能在短期内蒙蔽消费者的双眼,但众目昭彰,在大浪淘沙般的严峻市场竞争中,或免不了被淘汰的结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1 版:汽车·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低配低价当“噱头”不厚道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