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积极探索和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指导成立各种社会团体,把精神关怀送到老年人身边——
把社区建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作者:游婕
图片
图片


    上图:食堂养老餐桌的午餐让刘老先生挺满意
下图:铁三社区夕阳红合唱队在排练合唱歌曲
■本报记者 游 婕/文
董芳忠/摄
“伟大的爱,挽起高山,挽起大海;伟大的爱,众志成城,英雄气概……”11月23日一大早,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音乐教室传出一阵阵高亢的歌声,原来,铁三社区夕阳红合唱队正在加紧练习。
  随着辖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精神孤独的现象尤为突出,怎么让他们老有所乐?记者了解到,为探索和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月坛街道自2004年8月在汽南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指导成立各种社会团体,通过精神慰藉关怀老年人,把社区建成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提供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
  11月16日11时30分,记者来到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302食堂,遇到刚从该食堂窗口打完午餐的刘老先生和他的老伴,“我们俩今天的主食是米饭,点了红烧鱼和炒白菜两道菜,一共花了12.8元,还能免费喝粥呢”。记者得知,刘老先生今年88岁,老伴87岁,家住附近的真武庙六里,由于子女不在身边,两人每天都到该食堂来吃饭。“这儿离家近,干净、实惠、服务又好,想吃什么都有。”说起该食堂养老餐桌的好处,老两口赞不绝口。
  国家广电总局新302食堂餐厅主任李怀阳告诉记者,去年6月,该食堂与月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签约,设立养老餐桌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并推出送餐服务,现在每天中午要接待400多位老年人用餐,送出几百份外卖。“外卖每份荤素搭配3个菜,只要10元钱,不想出门的老年人只需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吃上实惠、卫生、可口的饭菜。”李怀阳说。
  记者了解到,养老餐桌仅是月坛街道不断探索推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的一项。“2005年以来,我们已签约21家服务机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理发、洗澡、修车、修脚等上门服务,收费均比市场便宜。”月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罗代红对记者说,除此之外,各社区居委会还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补贴服务券,老年人凭券可享受就餐、洗浴等服务;建立巡视员队伍,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服务;为有需求的低保、空巢老人提供每月一次免费的洗浴、代换煤气、上门理发服务;联系专业电工,为高龄、困难老人家庭免费上门检修、整改老化电路等。
文化养老关注心理需求
  喝茶聊天、打太极拳、做家务、照看孙辈,这是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后的生活状况。而在月坛街道,“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成了社区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铁三社区夕阳红合唱队是由社区老年人自发成立的,目前有成员40多人,他们每周二的上午在月坛街道社区服务中心集中练习两个小时。今年68岁的魏东以前是单位的文艺骨干,自然就成了合唱队的老师。“我们队里,年龄最大的老人80多岁,别看年龄大,大家都愿意走出家庭,积极参与合唱队的活动,我也希望将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教给大家,让大家退休后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更有意义。”魏东说。
  据介绍,在月坛街道辖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人口比例的23%,近3万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随着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精神孤独的现象尤为突出。而且,该辖区内的老年人文化层次高,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更高。
  针对这些特点,月坛街道努力探索符合老年人心态、习惯和需求的文化养老模式。罗代红向记者介绍说,现在,不管是月坛社区教育学校开办的书法、电脑、插花、电子琴等培训课程,还是各社区居委会自发组建的老年人合唱队、健身队、舞蹈队、布艺班、书画班、诗社等,以及文化养老大茶座,文化养老的理念都贯穿其中。“这些社会团体,像磁铁一样把老人们吸引在社区生活中,鼓励老人们找到自己的兴趣,保持晚年生活的丰富多彩。”罗代红说。
把精神关怀送到老人身边
  记者了解到,月坛街道所属的汽南社区居委会开办了夕阳茶座,每周二下午让老人们相聚聊天。茶座开办初期,聊天话题不做限制,大家畅所欲言,参加人数也不固定。慢慢地,组织者逐渐有目的地引导话题,把“开心歌”、“不气歌”等打油诗印给大家,将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引入茶座,从而达到心理疏导的目的。夕阳茶座的名声越来越响,参与的人也多了起来,忠实的成员几乎每期都到,风雨无阻。多的时候,有五六十位老人聚在一起,气氛热闹、融洽。
  为进一步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月坛街道建立了一支精神慰藉志愿者服务队伍,把精神关怀送到更多老年人的身边。据了解,今年4月,月坛街道面向所有社区招募了63名养老助残志愿者,参加统一培训后,成功结业上岗。“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对老年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采取入户走访、电话巡视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陪老年人读书、读报、聊天、游玩等,满足老年人倾诉、沟通与交流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为老年人建立身心健康档案,掌握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贴心服务。”月坛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红兵介绍说。
  与此同时,月坛街道还邀请专业讲师,组织了“家政服务员居家养老精神慰藉知识培训”的专题讲座,使家政人员在看护老年人的过程中,除了料理家务,还能在日常照料中提高和老人沟通交流的技巧,懂得从细微处观察老人的精神状况和健康状况等,做到更贴心的服务。
●相关链接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大家谈
■王奇 (月坛街道办事处主任):每位老人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让老年人认识自身价值,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安享晚年。同时,我们也要动员更多的人关心老年人,提供“可口”的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
■麻嘉卉 (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居民):我每周都会去社区合唱队弹琴,和队员们练歌,在琴声中我找到了自信,看到大家关切的目光,我感到很欣慰。我觉得一个人老了,更应该想办法让自己快乐,精神的愉悦远比物质享受重要。
■桂红英 (木樨地二社区居民):养老餐桌的饭菜质量让人放心,花样也多,要是多点这样实惠的餐厅,老年人就能更享福了。
(游 婕/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把社区建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