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在社区推广建设邻里守望点。志愿者负责守护社区安全,同时为居民提供指路、咨询、调解等服务——
“邻里守望”守出社区一片和谐
作者:吴采平
图片


    志愿者在巡逻
■本报记者 吴采平 文/摄
  一个蓝白相间的治安防范棚(伞),一张摆放警报灯的桌子,几位佩戴袖标的守望志愿者。1月5日,记者在湖北省武汉市一些社区走访时看到,各社区的出入口都设立了邻里守望点。志愿者负责守护社区安全,同时为居民提供指路、咨询、调解等服务。据了解,截至2010年年底,武汉市政府在全市共设立了2000多个社区邻里守望点,近1万名志愿者守出了社区一片和谐。
“邻里守望”促和谐
  2010年12月28日,记者来到武汉市常青花园社区。常青花园社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沈小慧告诉记者,该社区是一个有2200户居民的大社区,自2008年以来,这里已连续3年无盗窃案件发生,得益于有一群邻里守望志愿者。
  家住常青花园社区的居民王建斌对记者说,他是2002年搬来社区的,当时由于入住人口复杂,部分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盗窃、失火案件时有发生,自己家里一年中就曾经两次被盗,邻里间更是较少有往来。自2005年起,该社区管委会发动居民成立了一支由50余人组成的邻里守望义务巡逻队,负责维护治安,调解矛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为社区安全提供了保障。
  据介绍,66岁的志愿者邹林生坚持每晚在小区内巡逻,风雨无阻,用小喇叭提醒居民注意防火防盗。志愿者张继昭、陈昌友在巡逻时,发现一辆电动自行车没锁,赶紧锁上,并通过保安找到了车主。家住常青花园社区43栋的居民于帼男,每年寒暑假都要回上海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以前总担心家里被盗。现在,于帼男在回上海老家前,会将大门钥匙交给邻居请其帮助照看,守望志愿者也会不定期来她家查看,这让她出门没了后顾之忧。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邻里守望义务巡逻队已发展壮大至6支队伍共260人,队员由社区管委会工作人员、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等社区志愿者组成。在他们的带动下,居民们自觉维护一方平安,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居住环境,常青花园社区被评为“武汉市无刑案社区”。
“邻里守望”保平安
  武汉市公安局青山分局红卫路派出所所长潘峻告诉记者,目前,青山区已建立200多个邻里守望点,基本上实现了所有社区全覆盖。邻里守望点的用房均由公安部门提供,志愿者属于义务服务,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志愿者只履行关照义务,提醒市民并及时向警方报警。不少志愿者是长期在社区摆摊卖报纸、修理自行车以及开缝纫店、副食店等有责任心的个体经营户。
  在青山区红卫路派出所2010年11月的警情日志统计表上,记者看到,辖区三弓路社区设立7个邻里守望点1个月,社区发案率下降了12%。潘峻介绍说,三弓路社区是青山区治安较复杂的地区之一,常住人口仅2000余人,流动人口却高达1.6万余人,警情多发。2010年10月,该所在三弓路社区设立了7个邻里守望点,聘请了7名志愿者。这些邻里守望点设在社区各主要进出口,志愿者由熟悉社区人口,在社区做些小生意的居民担任,发现可疑情况可立即向派出所报告。
  守望志愿者李杰是一名送货员,2010年11月值班时,因为看到一个陌生人拎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从小区出来,他就主动上前问了一句,并将此情况向警方汇报。警方根据李杰提供的线索,成功抓获了一个盗窃团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5月武汉市青山区邻里守望点试点运行以来,红卫路辖区内警情下降了13%,白天有守望志愿者驻守时,几乎不发案。
“邻里守望”一家亲
  在常青花园社区采访时,该社区管委会党委书记刘光本向记者介绍说,自2005年以来,管委会党委发动全体党员带领群众从小家庭走出来,融入社区大家庭,广泛开展了“邻里守望”活动。社区管委会为所有的住户定制发放了邻里联系卡,卡上印有所在单元各家户主的姓名及联系方式,由志愿者中的党员担任邻里守望联络员,把居民组织起来相互服务,相互帮助。
  2010年9月底的一天凌晨,社区居民彭淑华老人5岁的孙子突发高烧,临时找不到出租车。万分焦急之时,他拨通了邻里守望卡上一位邻居的电话,邻居连忙用私家车把他们送到医院,这才化险为夷。
  现在在常青花园社区,起大风的时候谁家的衣服吹掉了,有人主动拾起并帮忙收拾好。谁的钥匙挂在信报箱上,有人把它归还失主。空巢老人王安春老两口以前最怕生病,现在只要有点不舒服,邻居们便会争先恐后地来看望。采访中,不少居民告诉记者,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后,社区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社区居民们的交往密切了,感情加深了,“邻里守望”活动使原本“一墙之隔不往来、擦肩而过不说话”的居民们变成了熟悉的朋友,“邻里守望”守出了社区一片和谐。
●相关链接
“邻里守望”大家谈
    ■胡盛仪 (湖北省社会科学
院政法研究所副所长):“邻里守望”使每一个社区都有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守望平安。这不仅构筑起了“治安长城”,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还可以成为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载体,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王智纯 (武汉市人大常委
会信访办公室调研员):现在的都市,邻里之间缺乏沟通,开展“邻里守望”活动可以积极构建一种相互关心和照看的邻里关系,建设有集体或团体精神的社区。
■张宗保(武汉市市民):“邻
里守望”使居民从彼此陌生到相识、相知,邻里守望义务巡逻队的志愿者们成了建设和睦大家园的催化剂。 (吴采平/整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邻里守望”守出社区一片和谐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