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翔
美国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近日出版了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虎妈的教育方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并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 (据1月25日《重庆晚报》报道)。
大洋彼岸的虎妈刚刚登上最新一期《时代》周刊封面,这边就有同胞自豪地宣称,“中式的成才教育被一次次地证明可以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佼佼者”。看来,在美国被视为另类的虎妈,在中国可以找到更多的知音。她的故事,将为主张严格管教的家长们提供强大的正向刺激,鼓舞他们坚定地沿着中式教育的道路,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群体中的佼佼者”。
但是,且慢,中式教育的终点,一定都像虎妈指给我们看的一样,是多才多艺的成功人士吗?我就亲眼见过,望子成龙的家长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逼迫得精神崩溃的。如果个别人的观察没有说服力,那么请尊敬的家长们去前不久在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个叫“父母皆祸害”的讨论组看看,那里有更多生动的例证,描画了中式教育的另一种前景,和虎妈指给我们看的不一样的灰暗前景。
所谓中式教育,就是强调家长的权威,强调家长作为子女成长的主导者,而与此相对的西式教育,则强调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强调家长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协助作用。我不是教育专家,在这样一篇短文中也无法详论两种教育方式的优劣。我想说的是,教育研究在很多方面还是一个远未达到科学般精确的领域。一个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与遗传特质、教养方式、成长环境和各种机缘都有难以切割的关系,孤立地强调某一方面的因素是自误误人。就像我们无法以比尔·盖茨为例论证西式教育的成功一样,虎妈的故事同样也无法证明,中式教育一定可以 “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群体中的佼佼者”。
比起西式教育可能导致的宽纵而言,现阶段在国内追捧虎妈的中式教育,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虎妈要求自己的女儿每科成绩拿A,在美国并非难事。如果国内的家长们群起仿效,要求自己的孩子主课门门满分,或者位居全班前几名,在本已十分严酷的应试教育环境中,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够承受这样的压力。至于虎妈津津乐道的责骂和体罚,如果被家长们奉为至宝,则我敢断言,它所造成的伤害一定比取得的成效大得多。
《虎妈战歌》仅仅是一个母亲的回忆录,如此而已。它不是某种教育方式成功的证明,也不是可以照方抓药的教育指南。须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的你,所给予的是爱还是溺爱,是宽容还是纵容,是管教还是伤害,其中的差别也许只有毫厘,分寸的拿捏必须靠你自己,无论你是西式教育的拥趸,还是中式教育的崇奉者,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