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春节期间:科学饮酒方能助兴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难免推杯换盏,给节日增添欢乐。怎样才能避免喝醉,喝多了吃哪些食物可以解酒,现在存在哪些解酒误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尽量避免空腹饮酒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范志红副教授指出,人们喝酒时应尽量避免空腹饮酒,避免饮酒过快过多。酒桌上逞强装豪迈是没有意义的,只能招来更多的健康伤害。尽量慢点喝,分小口咽下去。喝酒前吃点东西有3个好处:一则能够在胃里形成一些保护,减少对胃壁的刺激;二则使酒精和食物混合在一起,降低它的浓度,延缓酒精的吸收;三则可以摄入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奶类和豆浆等蛋白质饮料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有利稀释酒精,并延缓酒精的吸收。乳饮料虽然营养价值远不如牛奶和酸奶,但是其中含有增稠剂,也有一定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山楂、菜花、南瓜等富含果胶的水果和蔬菜,也有延缓食物成分吸收的作用,而且这些食品水分也较大,能帮助稀释酒精。由于它们热量很低,多吃一些不必担心肥胖问题。面包或饼干等高淀粉碳水化合物有助于防止酒后反胃和低血糖,还能够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部的刺激。喝酒前吃一些粗粮、奶类、蛋黄、菇类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可以使酒精加快分解,因为B族维生素是酒精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必要时可以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这种小药片所有药店有售,3元左右可买100片,提前吃两片很方便。
  喝酒后适宜食用哪些食物?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表示,酒后喝果蔬汁或吃水果有助于缓解酒醉症状。果糖有助于人体更快清理酒精。果蔬中的钾等矿物质有助于保持身体电解质平衡,补充体内水分。喝酒后头晕可以喝西红柿汁,因为西红柿汁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维生素B。饮酒后将生萝卜洗净捣成汁饮服,或将萝卜切成丝,加适量米醋和白糖食用,也可起到解酒作用。此外,将甘蔗榨汁或直接嚼食,将鲜藕捣成汁饮用,也可有效缓解醉酒。
  喝酒后反胃、恶心要吃新鲜葡萄,因为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酒精浓度。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至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吃梨、橙子、橘子、苹果、荸荠等水果,都可起到解酒的作用。
  喝酒后头疼可饮蜂蜜水,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喝点芦荟汁也有缓解醉酒的作用,芦荟带刺的绿色部分和其内部的胶质中含有多糖体、糖蛋白等物质,能降低酒精分解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在饮酒之前,如果喝些芦荟汁,对预防酒后头痛和恶心、脸红等症状很有效。醉酒后饮用水苏糖冲剂两袋,可加速胃肠道的蠕动,迅速分解有害物质、腐败菌,从而帮助醉酒人尽快恢复正常状态。因为水苏糖不经消化道吸收可直接到达大肠内,消除醉酒后的头痛、恶心、神志不清等不适症状。
某些解酒方法不可取
  “很多人认为喝浓茶能解酒,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徐华锋指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酒后饮茶的危害作了明确表述:“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人们饮酒后,酒精经过胃肠道进入血液,在肝脏中先转化为乙醛,再转化为乙酸,然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肾排出体外。而酒后饮浓茶,茶中咖啡碱等物质可迅速发挥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成乙酸的乙醛过早地进入肾脏,使肾脏受损。酒精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能加快心跳,而浓茶富含咖啡碱,也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并用更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尤其对于心脏功能欠佳的人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些人有酒后喝咖啡的习惯,对身体也会有很大危害。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还会加快新陈代谢。如果酒后再喝咖啡,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的负担。饮酒过程中通过掺饮料降低酒精浓度的做法也不可取,因为可乐、雪碧等碳酸型饮料掺入酒中,反而会加速身体对酒精的吸收。
  不少人喝多了之后到卫生间抠喉咙催吐,呕吐之后感觉好受一些,甚至可以继续喝酒。但抠喉咙催吐一定要在清醒时或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因为醉酒者意识不清,很容易吸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同时,剧烈呕吐会导致腹内压增高,除了容易引起胃出血外,还会使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引发急性胰腺炎等急症。有些人在喝酒前吃几片解酒药,认为可以预防醉酒。解酒药大多含有乙醇脱氢酶,加快酒精在身体内的分解代谢,使酒精失去功效,或者阻断酒精在胃肠中的吸收,减少酒精进入血液的含量。但任何解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不能常吃。
  范志红表示,有些人以为吃肥肉能预防醉酒,其实不然。酒精是亲水性物质,它和疏水性的脂肪混溶性并不好。脂肪也不能像酸奶那样在胃表层形成粘稠的保护膜。而且脂肪只能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而酒精是在胃里就被吸收的。因此,它不如蛋白质和淀粉那样对护胃有帮助。要想让脂肪延缓吸收也是可以的,但需要让它和酒精混合成乳化状态,最好吃一些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如肝脏、蛋黄等食物。也有人说,酸和醇结合形成酯,所以喝醋可以解酒。但这个反应在体温下的反应速度非常慢,起不到明显作用。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食品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春节期间:科学饮酒方能助兴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