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 夏
春节是炎黄子孙的民族传统节日,人们往往因为过分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而忽略了身体健康。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薛长勇主任医师提醒,佳节期间应注意膳食平衡,讲究饮食卫生,切莫饮食无度,以保持节日心情舒畅、身体健康。
美味虽多要有节制
薛长勇提醒,春节期间每天大鱼大肉,酒足饭饱,吃得太多,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加之天气寒冷,人们又不愿意进行运动,可能会诱发血脂增高、血糖异常、尿酸升高等健康问题。所以在节日期间,面对各种美味佳肴,应注意节制。不宜过多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或菜肴,炒菜时不要放太多油,制作菜肴尽量避免油炸、油煎、红烧等,多选择绿色蔬菜。多选果汁、茶水,尽量少选碳酸饮料。
春节期间在食物的品种上可以增加一些,解解谗,进食量上适当放松一些也未尝不可。但要做到膳食平衡,这顿肉食吃多了,下顿就应主要吃些蔬菜。
薛长勇说,节日期间往往比平时多进甜食,易引起发胖,更会使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负担加重,建议多吃清淡的食物,少吃糖分高的零食和饮品。
节日期间油腻食物摄入较多,会使血脂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又加上饱餐后,体内要集中较多的血液去消化它,使心脏动脉供血相对减少可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膳食平衡勿忘粗粮
春节临近,鸡鸭鱼肉等动物性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各式菜肴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却难觅主食的身影,从营养的角度来说,这种饮食结构是不合理的。
薛长勇提醒:“过年在品尝美味一饱口福的同时,应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尤其要注意杂粮的摄入。”
粗粮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粗粮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物质,具有减肥、降脂、降糖、通便的作用。相对精米、白面而言,粗粮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比细粮低,膳食纤维含量高,食用后更容易产生饱腹感,可减少热量摄取。薛长勇介绍说:“粗粮从种类上讲,主要包括三大类,谷物类、杂豆类、块茎类,像玉米、小米、大麦、燕麦、荞麦等都是市面上常见的粗粮。”
薛长勇建议,粗细粮最好能搭配吃、适量吃,这样既能发挥粗粮的功效,又能避免粗粮进食过多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根据全天的主食量来分配粗细粮比例,建议至少吃全天主食量的一半以上。“吃粗粮并不复杂,煮粥时在大米中加上一把小米或者切几块红薯进去,做饭时加点黑米做成二米饭,这些都是省时省力的摄入粗粮的好办法。”薛长勇说。
注意卫生科学点菜
薛长勇提醒说,在餐馆饭店用餐时,人们常常把主食范围扩大,将餐后的点心诸如春卷、奶黄包、蛋黄酥、奶油蛋糕、烧卖、油条等都当成主食对待。事实上,这类食物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还会导致体重增加。所以,在选择主食时,能吃白米饭就不要吃炒饭,能吃馒头就不要选择蛋糕、甜点。在点菜时,要了解菜品的名称、原料、制作方法等,不要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菜品。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点餐前主动询问服务员,这道菜油大不大,咸不咸,请服务员提醒厨师在做某道菜时少放油、少放盐。
在外面就餐还要注意餐饮卫生,同事朋友聚餐时,可以在每道菜中放一只公用勺子,供大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