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周立春:脑血管病不能重治疗、轻预防
作者:唐夏


    ■本报记者 唐 夏
  脑血管病的形成和发病是个缓慢的过程,有许多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吸烟等。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发现和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或复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神经内科主任周立春主任医师强调,脑血管病不能重治疗、轻预防。
  记者:一些脑血管病患者认为,只要一年输两次通血管药物,日常就可以不用服药;还有的患者,看自己的血脂指标正常了,就停服降脂药。这种做法对吗?
  周立春:许多中老年患者不喜欢长期服药,认为每年输两次液就能预防中风,这种想法十分危险。诚然,输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可以短期通畅心脑循环,但是其疗效和持续时间有限。如果平时没有口服药物巩固疗效,就很容易复发。
  患者都知道发病后赶紧到医院治疗,可是出院后能够按照医生要求认真服药预防复发的患者并不多。很多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出院后吃几天药认为感觉良好就再也不吃药了。殊不知这样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中风复发往往是一次比一次重,到复发的时候后悔也晚了。
  中风后血脂不高就不用吃降脂药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降脂药不单单是降血脂,它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无论血脂是否已经降至正常,只要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就应当继续服用降脂药,除非身体不耐受,例如转氨酶升高,胃部长期不适等。
  记者:很多患者都认为,放置支架是解决心脑血管堵塞的根本方法,放置后就万事大吉。不用再服药。这种想法对吗?
  周立春:最近几年因为脑血管或者心脏冠状动脉狭窄而放置支架的患者越来越多。有个别患者认为“我的血管狭窄处已经有支架给撑起来了,所以就不会再堵塞生病了”。其实这种想法十分危险。支架只是暂时解决了血管局部狭窄的问题,支架本身对血管也是一种创伤,增加了局部血栓形成或者栓子脱落的危险。再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病,是全身性的动脉病变,局部的支架放置对其他部位的血管没有丝毫的改善作用,仍然有再次发生血栓的危险。所以放置支架后一段时间内要强化治疗,此后还要长期服用药物预防。
  记者:现在人们对体检很重视,但往往是一看到体检结果正常,就暗自庆幸,忽略了日后的预防。请问,应该如何看待体检结果?
  周立春:近年来单位或者个人去体检机构或者医院进行体检成了一种新时尚。有些朋友一看体检报告基本正常,就大喜过望。其实应当客观看待体检报告,体检正常也不能高枕无忧。目前的体检机构或者医院的体检项目只是一些常见的项目,缺少一些预测疾病的特异性项目。例如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是预测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一般体检报告都没有这一项。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根据自己的情况,进一步进行深入的检查。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医药健康】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周立春:脑血管病不能重治疗、轻预防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