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VQ系列发动机的“光辉岁月”
作者:张鹏


    ■张 鹏
  对于一向拥有不俗技术实力的日产来说,除了“战神”GT-R之外,VQ发动机也绝对是日产的 “绝学”之一。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回顾一下日产VQ系列发动机自诞生至今所走过的“光辉岁月”。
  1988年,日产就开始了全新V6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当时的开发理念听起来十分独特——羽毛。羽毛的特性就是“顺滑、宁静”,人们很难想象柔软轻盈的羽毛和坚硬金属制造的发动机能有什么联系。日产向传统观念发起挑战,要打造一款动力表现像羽毛般柔滑顺畅的发动机,VQ发动机追求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并将强劲的动力以最顺滑的方式释放出来,提供给驾驶者的是收放自如、畅快淋漓的驾驶感受。
  1994年日产在日本IWAKIP工厂开始投产VQ发动机,并装载在当年上市的CEFIRO(风度)轿车上,为了研发此款发动机,日产投资了约570亿日元,共获得近400项专利。
  CEFIRO搭载的VQ35DE全新V6发动机在问世后的第二年,就被首次评选年度发动机的美国权威媒体《Ward’sAutoWorld》列入十佳行列,并被称为 “地球上运转最平顺、动力最畅快的V6发动机”。
  在当时,这款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6个气缸使用了60°V型设计,这个角度的设计既保证了发动机最佳的基本尺寸,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运转时的高度平稳性,从而令发动机的静音性能得到加强。使用了当时领先的DOHC顶置双凸轮轴,24气门结构,缸径和冲程为93mm和73.3mm,压缩比为10.0∶1,短冲程的设计典型的高转速发动机,根据调校不同,VQ35DE的最大功率为142-170kw/6400rpm,最大扭矩278-294N·m/4400rpm。就是以现在的主流V6发动机标准来看,它的性能表现也并不落伍。
  在 2001年,全新开发的VQ35DE发动机成为日产的主力V6发动机,虽然VQ35DE依然还是DOHC顶置双凸轮轴,24气门结构,全铝缸体的结构,但它的缸体经过了重新的设计,缸径和冲程为95.5mm和81.4mm,压缩比10.3:1,与偏向高转速的VQ30DE相比,较为中性的缸径和冲程比例改善了发动机中低转速的性能表现。VQ35DE的最大特点是可塑性高,适用范围广且容易改装,无论是在性能取向的350Z抑或是偏重舒适的天籁上,你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从2002-2007年间,VQ35DE再次连续获得《Ward’sAutoWorld》“全球十佳发动机”奖项,直到目前,VQ35DE依然还是VQ系列中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型号。静谧、平顺且动力强劲,是它的最大优势,而其小排量版本VQ25DE和VQ23DE则先后装备在国产的天籁上,也是目前国内最常见到的VQ发动机。
VQ系列发动机的光辉历程:
  1995年,VQ发动机第一次荣获美国《Ward’sAutoWorld》“全球十佳发动机”奖项。
  1995年之后的10年间,VQ发动机历经多次的更新换代,连续数年蝉联此权威奖项。
  2003年,装备有VQ发动机的“天籁”,当年在日本本土销售了3.3万辆。
  2004年,国产“天籁”依旧应用了VQ发动机,成为了国内首款配备3.5升发动机的豪华轿车。
  2006年,日产汽车于横滨举行的 “人与车科技展”上展出了V6.DOHC新型“VQ35”发动机。
  2006-2007年,应用到东风日产天籁的VQ35DE发动机,又使VQ发动机继续蝉联“全球十佳发动机”奖项,并成就了VQ系列发动机连续14次蝉联此奖项的业界神话。
  2010年,天籁V6发动机车型销量累计突破30万辆,登上中国地区销量冠军的宝座,创造了单一发动机在中国的销量纪录。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汽车·热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VQ系列发动机的“光辉岁月”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