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和平共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谁都喜欢。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文化村小区业主赵丹涯说。
近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文化村小区出现了一份包含有26条“村规”的《村民公约》。与一般的规章不同,该《村民公约》全文没有一个“禁止”,更多的是勾勒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蓝图。《村民公约》的发起人、年近70岁的业主赵丹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上述一番话。
和许多大型社区不同,良渚文化村中的“村民”对公共实践异常看重。以《村民公约》的征集、询问过程为例,组织者共向3931户居民征求意见,最后有92.9%的“村民”提供了反馈。《村民公约》中规定的“邻居长时间不在家时帮助照看”、“邻居因房屋维修需要配合时乐于支持和帮助”、“在指定位置停放车辆,不跨线、压线”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包含了生活中许多常被人忽视但却是最基本的小细节。从《村民公约》的起草到修改,从人们的热情筹划到主动参与,良渚文化村俨然已经成为不少“村民”心目中的“梦想家园”。
(据3月3日新华网报道)
■ “社区环境好,坐车、买菜也都挺方便,现在是开始新生活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市民曾英说。
去年春天,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怀下,一大批涉及新疆各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相继实施。今年春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快速推进具有普惠意义的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提出要脚踏实地,集中力量,真抓实干,干一项成一项,人民群众满意一项,为各族天山儿女谋幸福。近日,乌鲁木齐市市民曾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了上述一番话。
在乌鲁木齐市黑甲山棚户区生活了30多年的曾英老人于去年年底搬进了新社区,60平方米的新家干净整洁,崭新的青灰色沙发和木橡色茶几、餐桌等搭配协调,显得温馨而舒适。厨房里,燃气灶、橱柜擦得锃亮,蔬菜、副食品也准备齐全。兔年春节前,与曾英老人一样从棚户区迁入新居的居民达6259户。这得益于乌鲁木齐市启动的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去年,当地投入36亿元,实施了19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根据规划,今年,当地还将实施5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居民1.5万户。
(据3月2日新华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