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翔
记者近日从出版单位获悉,《新华字典》新版将有平装本。商务印书馆总编室主任刘祚臣说,“平装本是面向贫困家庭的孩子,将通过用再生纸等一系列措施来降低成本,力争让他们用10元钱能够买到”(据3月1日 《法制晚报》报道)。
字典是人们在学习中必备的工具。它像我们身边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我们可以随时“请教”。按照国内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部首查字法,这就要求每个孩子都必须有一本字典。然而,从近年来多家媒体的报道我们得知,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拥有一本字典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有的是几个人共用一本破烂不堪的旧版字典,有的是使用印刷模糊、错漏百出的盗版字典,甚至还有的小学生直到毕业竟然都没有摸过字典。
字典在一些地方成为奢侈品,其实只是国内书价高企结出的恶果之一。一组关于图书价格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图书价格十几年来上涨了20多倍,远远高出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有85%的读者认为书价贵,25%的读者认为价格之高让人难以承受。与此相伴随的是一些经常引起人们议论的怪现象,比如:我国图书出版量年年攀升,而国民阅读率却持续走低;新书定价高得离谱,但刚一上市就打折销售;每到节假日,想看书又买不起的人挤满了书店,“站读族”、“抄书族”、“拍书族”应运而生。
书价高企,原因诸多,归根结底是由于相关从业者对高额利润的过度追求。一些出版单位定价没谱,随意抬高图书价格,致使一些书价达到其成本的5至10倍。还有一些出版单位,眼睛里只有高收入人群,热衷于通过包装提高书籍的附加值,纸张越来越厚,字体越来越大,留白越来越多,再加上精美的插图,书的定价自然让普通人望而兴叹。商务印书馆推出平装本的《新华字典》,能把价钱降下来一半,说明解决目前书价高企的问题,不是做不到,而是取决于相关单位愿不愿意用心去做。
书籍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此无须赘言。出版不是慈善事业,不能要求从业者去做亏本生意,但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出版单位也不能忘记自己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平装本 《新华字典》的推出,可以满足很多贫困家庭孩子的求知欲,体现了出版单位关注低收入人群的民生情怀,也让人们看到了其社会责任意识的苏醒。我们希望,更多的出版单位以此为榜样,认真审视自己经营模式中存在的缺失,兼顾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从书籍印制和发行等环节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把高高在上的书价逐渐降下来,为更多的读者提供物美价廉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