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消委会开展对快递行业不平等条款二次抽查活动显示
本报深圳讯(陈朝辉 记者刘维善)针对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通称霸王条款)屡点不改的现象,深圳市消委会开展“回头看”检查活动,进行二次抽查。“回头看”活动在今年2月份启动,抽查了快递行业11家企业的部分格式合同条款,发现有10家仍然存在不平等条款。3月9日,深圳市消委会把本次抽查结果向社会进行了公布,敦促快递企业尽快对不平等格式条款进行整改。
寄个几十上百元的东西,很多人可能不会觉得担心,因为即使丢失或损坏,也损失不了多少钱。但如果是邮寄数千元的贵重物品,而该物品在送货途中丢失或遭到了损坏,速递公司却只答应赔付运费的两三倍,也就是二三十元,谁会愿意接受?在一家电子公司工作的曹先生就有过这样的遭遇。去年12月份,他们公司通过一家快递公司,向天津的一家客户寄送了一台mp5样品。谁知包裹到客户手中的时候,竟明显有被水浸过的痕迹,拆开包裹一看,原本崭新的mp5被压出了一道裂纹。包裹最后被退回深圳,曹先生被通知到快递公司取回包裹,但因为没有投保,原价600多元的mp5只能按照实际运费的3倍进行赔偿,也就是30多元。快递公司的赔偿标准,依据的正是自己制定的霸王条款。诸多类似的霸王条款,让消费者对快递企业怨言颇多。
深圳市消委会此次“回头看”检查结果显示,此次被调查的快递企业有11家,分别是联邦快递Fedex、EMS、韵达、优速、中通、申通、圆通、汇通、敦豪DHL、TNT、UPS。其中只有1家快递企业没有发现涉评条款,其他10家快递企业均在使用涉评条款,市消委会将发劝喻函给相关企业,并将密切关注其整改情况。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快递行业的主要霸王条款如下:
霸王条款之一:快递延误不赔。在本次抽查中发现,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运输条款与条件”中仍在使用该类条款。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该条款规定“本公司不对运输延误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或者损害承担任何责任”是典型的不公正格式合同条款。快递公司的经营特色即在一个“快”字,迅速、安全地将快件送达收件人,不仅是快递合同的最基本内容,也是快递公司应当履行的基本义务。如果快递公司不能按时送达,就构成了实际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霸王条款之二:可不通知寄件人开封查件。本次抽查发现,仍有TNT荷皇天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旗下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在使用该类条款。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第一,寄送的快件如果是信函,根据《宪法》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查看其内容。第二,寄送的如果是非信函类的物品,快递企业有权进行查验,但是这种权利不是问题条款所说的“绝对权利”而是要受到限制的权利。查验须在交寄物品时当面进行。并且这种查验是快递公司的义务,如果属违禁物品仍然寄送的,快递企业将承担法律责任。
霸王条款之三:任意扩大“不可抗力”免责范围,或不经平等协商,任意设定免责事由。这些条款在订立合同时不提示寄件人相关限制内容,或者用极小的字体蒙混过关。本次抽查发现,仍有广东优速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市中通速递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TNT荷皇天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在使用该类条款。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第一,“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问题条款所列的事项,并非都属于不可抗力,即使由于“不可抗力”导致不能履行合同的,也是依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第二,快递公司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第三,先延迟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责。第四、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不能免除合同提供方的主要责任;同时,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须向相对方提示和说明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
霸王条款之四:限制索赔期限。属于这类条款的有:“请于收件之日起30日内查询和索赔,逾期则视为放弃索赔权利。”“寄件人或收件人须于寄件次日起14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本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并附相关之证明文件,本公司接纳相关证明文件后30天答复是否受理,超过规定期限未提出索赔要求的,视为自动放弃索赔权利。”本次抽查发现,仍有联邦快递(中国)有限公司、EMS中国速递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增洲实业有限公司、上海圆通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广东优速物流有限公司、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旗下优比速包裹运送(广东)有限公司仍在使用该类条款。
深圳市消委会认为:第一,快递用户有索赔权。第二,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在法定时效内受法律保护。相关法律对诉讼时效的规定有普通2年、短期1年和长期20年3种,没有规定快递业索赔权适用短期诉讼时效。第三,快递公司自行设置索赔期限,该条款属于无效条款。
通过对快递领域不平等格式合同条款的“回头看”检查,深圳消委会认为企业在改正自身的问题条款方面,主观能动性不强,大部分涉评企业并未作出修改。
深圳市消委会本次的“回头看”活动,只是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抽查”而不是“普查”,因此也向那些未被抽查到但存在涉评条款的企业发出了郑重呼吁,希望企业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查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