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敏
有人用“灭顶之灾”来形容这场世纪地震之殇。尽管这个岛国拥有被称为 “做到极致”的完善防震体系,但灾难仍来势汹汹。
公路扭曲断裂,十几米的巨浪掀起屋顶,车辆如火柴盒般漂浮,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核辐射污染前景未卜,当科幻片中的一幕幕真的扑面而来时,人们看到了灾难的狰狞面目,更看到一种精神力量的宝贵。
一些人坚毅的面容让我记忆犹新。3月11日,地震发生时,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在国会开会,出于本能和防震训练有素,很多议员迅速躲到了桌子底下,据说菅直人挺直腰杆,站立不动,直到震动结束,才迅速部署救灾;震后最为外界所熟悉的官员非官房长官枝野幸男莫属,这位震后不停向外界发布消息,成为政府面孔和危机声音的官员在连续工作105个小时后终于抱着泰迪熊睡着了,定格这幕温暖的图片广为流传;还有坚守核电站的50壮士,黑暗中他们被迷宫般的机器包围,身着防护服借助手电每隔15分钟注水一次。专家预言,不出两周他们就可能死于高浓度辐射。
“你要很努力地活着,我不回来了。”看到重回核电站的丈夫留给妻子的短信,2008年汶川地震中“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短信,和那个在废墟中用双手死死撑地以庇佑孩子的妈妈重浮我的脑海。同样,他们都把生命留给自己最爱的人们。
我还记住了一些场面。受灾民众排队领水、购买食物,机场和特别点免费提供的长途电话、撤离福岛的公路,所有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资源都在井然有序的发放。面对航拍镜头下没有一辆车加塞的车流和整齐而蜿蜒的购物人流,令人十分钦佩。
“勤奋,有序,忍耐力强。”旅日华人周先生回复我邮件时这样概括日本人的民族精神。“灾难摧毁了一切,我还可以站起来。”他说时下许多日本朋友都持勇于自救和重建的心态。我相信,因为日本有句俗语叫“让水冲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