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鹏
2011年,随着汽车消费刺激政策陆续结束,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各地相继限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开始逐渐彰显。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数据也清楚地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告别疯狂,回归理性,放慢增长几成定论。这对所有参与到中国汽车市场的企业,特别是致力于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面对市场的调整,以及对自主品牌带来的极大挑战,中国的汽车企业该如何应对?恐怕还得回归拥有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这一发展的根本问题上。
作为国内五大汽车集团之一,北京汽车自主品牌凭借国际领先的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和强大的发展潜力,在带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曾经提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要想快速崛起,就必须直面缺乏核心技术这一根本性问题。”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北京汽车在发展自主品牌之初,就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发展战略,并于2009年底成功收购了萨博的核心技术资产。
借助收购萨博,北京汽车真正获得了国际先进的汽车开发体系以及生产中高级车的整车零部件技术标准、生产工艺流程及标准,为继承发扬萨博在发动机、变速箱和车身技术等领域上的传统优势,设计、制造高品质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特别是中高端自主品牌乘用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北京汽车自主品牌从发展起点上就高出竞争对手。
在充分消化萨博技术的基础上,北京汽车将发力中高级轿车市场。未来三年,北京汽车将针对这一市场开发3至4款产品。依托欧洲先进汽车企业的研发体系、供应商管理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引进消化的国际先进技术将转入到实际应用中。
当然,收购萨博,仅仅是为北京汽车发展自主品牌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究竟能否实现“自主品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雄心壮志,还将取决于对萨博技术的消化吸收,以及这些技术的应用情况。
目前,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600多人的研发队伍和来自萨博的技术专家,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基于萨博技术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
此外,北京汽车在自主品牌乘用车领域的“开山之作”BC301Z也将于今年上市,由于引入了萨博的采购、制造、质量管控体系而备受业界瞩目,被称为“同类车型的新标杆”。国际水平的先进技术,对北京汽车发展的助力作用显露无疑。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的调整元年。目前正处于调整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市场确实给所有的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过,依托源于萨博的国际先进技术和多年来自主研发获得的经验成果,北京汽车具备了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力量,实现201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销量达到90万辆的目标,也似乎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