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网络成出售民办高校假文凭的主要途径
作者:何春雷


      本报讯 (记者何春雷)日前,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发布的《2011民办高校自行颁发证书调查报告》显示,网络已经成为销售民办高校假学业证书的主要途径,北京、上海、广州是制造和销售民办高校假学业证书现象最为严重的地区。
  据了解,自从去年3月开始,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就开展了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学业证书颁发情况的监测,最终形成了这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售假者主要通过伪造虚假档案、学籍、考试成绩单、入学登记表、就业推荐表等制造假学业证书。另外,也有部分民办高校学业证书发放及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受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招生形势严峻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个别民办高校公开出售本校学业证书。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伪造和销售民办高校学业证书现象较为严重,通过网络出售民办高校假学业证书成为主要途径。
  该报告指出,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置规范的学业证书查询系统,部分院校仅在本校有查询,但没有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严格区别,造成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信息混乱。同时,部分民办高校设置的学业查询系统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使得制假售假者可以攻击学历查询网站,篡改用户信息,有的甚至打出办理学业证书可配送本校网站查询的广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售虚假证书现象,上升趋势明显的有北京、江西、陕西、广东、上海。
  此外,报告还指出,民办高校学业证书发放呈逐年下降趋势,由于民办高校属于非国民教育序列,所以证书效力存在局限性,大多数民办高教机构学生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或网络教育作为取得学历文凭的主要手段。
  报告还显示,近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全国实施民办高等学历教育的院校达到658所,实施非学历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达到708家,近20年来合计培养毕业生人数2000多万人,现在全国每10名大学生中,就有一名是民办高校学生。报告同时发现,由于我国民办教育起步较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用人单位仍然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偏见和歧视,在招聘过程中还存在着“人才高消费”倾向。
  据了解,全国民办高校学生信息公共查询平台于2007年由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网构建完成,目前已录入学业完成证书信息100多万条。该平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建立全国统一的民办高校自行颁发证书统一查询平台,为防范个别院校“花钱买证书”的管理漏洞,现已实现证书信息的动态管理。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网络成出售民办高校假文凭的主要途径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