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北京市消协召开商品检测专家座谈会
北京市消协在消费教育实践中,根据北京实际、首都特点,初步摸索形成了一些开展消费教育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消费教育引导体系
■本报记者 游 婕
近年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不断创新,在消费教育实践中,根据北京实际、首都特点,初步摸索形成了一些开展消费教育的工作方式与方法,逐步将消费教育体系与其他工作体系相结合,使消费教育融入消协的各项工作之中,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多层次、立体化的消费教育引导体系。
多元化开展消费教育强化指导作用
随着消费领域的不断拓宽,新的消费侵权问题不时出现,北京市消协意识到,要做好消费教育指导工作,不能仅依靠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进行,要把消费教育的形式多元化,把消费教育和消费风险预警机制结合起来,通过消费课堂、咨询服务、警示信息发布等方式全方位推进。
近年来,分时度假、出国留学等消费领域的纠纷频发,节假日消费成为了经济热点。针对这些情况,北京市消协及时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加强消费指导工作。此外,北京市消协还通过开展比较试验,公开披露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警示消费者,引导消费。2006年至2010年,北京市消协组织开展了21类商品的比较试验,共涉及990个品牌的商品,尤其是连续4年对羽绒服产品质量进行比较试验,发布消费指导信息,消费教育工作成果显著。
“消费教育的重点在于突出事前防范,降低消费风险。目前,消协的维权层面已由维护个体权益向注重维护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群体权益转化。开展消费引导工作就是要对消费者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消费者的消费维权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把消费教育和消费风险预警机制结合起来,北京市消协还把消费教育和对商品和服务满意度评价机制结合起来开展工作,开展了北京旅游服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电视购物体验调查、家电下乡售后服务专项调查等多项社会调查,并围绕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典型性、群体性侵权问题,以及社会上突出的消费热点发布消协观点,第一时间为消费者剖析行业潜规则、不公平格式条款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拓宽消费教育领域动员全社会为消费者服务
今年3·15前夕,北京市消协将消费课堂首次开设到奶牛养殖场和奶业加工厂,组织50名消费者代表现场参观了奶制品从挤奶到加工的全过程。“看到奶源全密封的生产过程,我们的顾虑打消了。”参观完后,一位消费者如是说。近几年的奶制品事件让消费者对牛奶的饮用安全颇为担忧,基于这个原因,北京市消协决定有必要带消费者去奶业生产线看看,上一堂现场消费教育课。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市消协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加入到消费教育的事业中,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规模性、专业性消费教育学校,如与联想电脑公司成立的电脑消费教育学校、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建立的保险消费教育学校、与金吉列出国留学服务公司建立的出国留学消费教育学校等。同时,北京市消协还在一些知名生产企业,如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创建消费教育示范基地,组织消费者参加体验活动,开展形象、直观的消费教育。
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消费模式日渐多样化,新的维权难点、热点问题不时出现,涉及法律、技术、产业政策、行业交易习惯等多个层面。北京市消协在开展消费教育工作中,尤其重视组织协调社会各行各业,动员各界力量利用各方独有的社会资源,为广大消费者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消协已经成立了通信服务、航空服务、商品房等5个专业委员会,并把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建筑五金水暖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8家专业检测机构指定为专业检测实验室。这些机构根据各自行业发展特点和消费特性,结合行业中存在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协助北京市消协开展前瞻性研究,为消费维权提出指导性建议,对消费者关注的消费问题给出参考意见,并通过北京市消协传递给消费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介入重大活动和突发消费事件开展消费教育
“我们强调消费风险预警机制,无论是重大政治活动或突出消费事件,都合理利用消费教育资源,教育引导消费者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正面应对危机,维护市场稳定。”北京市消协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北京市消协提出,头等大事就是指导、引导消费,强调奥运会期间消费者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现有的消费教育资源为依托,开展奥运消费大讲堂活动,传播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倡导消费者以文明的消费素质展示首都风采。使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提出的,营造首都良好消费环境的最终目标,得到实现。
此外,在遇到突发性消费事件时,北京市消协本着“讲政治、重民生,办实事”的原则,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工作,正确引导消费者安全、合理、科学消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后,针对消费者对奶制品消费的恐惧心理,北京市消协及时采取措施,共17次组织了近3000名消费者,到奶制品工厂参观,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维护了奶制品市场的稳定;2010年3月发生了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事件,国内消费者对经营者的双重标准和消费歧视行为反响强烈。北京市消协积极开展工作,最终促使消费者得到了同等待遇的召回服务;今年3月,日本核泄露事件导致国内部分消费者哄抢食盐,北京市消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第一时间通过开办的中国移动飞信在线消费课堂及时辟谣,发布正确消费信息,指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消除恐慌,稳定市场。正是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消费教育工作,北京市消协的消费教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消费教育理念日趋成熟,推动了消费维权工作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文图片由北京市消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