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停“亮化”去掉“暂”字更好
作者:奚旭初


    ■奚旭初
  目前,湖南省长沙市用电缺口在40%以上,每天拉闸限电线路达300-400条。根据节约用电方案,具体节电措施有: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城区所有路灯减半开启、景观灯一律停止使用、公共机构电梯4层以下不停、工业企业错峰避峰、严控娱乐行业电力负荷指标配额等(据5月16日新华网报道)。
  电力供应一紧张,就把景观灯等“亮化工程”暂停,已是一个惯例。不仅长沙市如此,许多地方同样如此。暂停可解燃眉之急,当然应该,但我更想说的是,与其将暂停视为权宜之计,不如说更应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对“亮化工程”重新考量。电力紧张,于是“亮化工程”暂停,等到电荒缓解,于是暂停的“亮化”马上再度大放光明,弄出一个不夜天——这一停一开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亮化工程”不但是不亮白不亮,而且是非亮不可。
  “亮化”是只“电老虎”。在夜晚灯光中,景观灯耗电不是小数,特别是其中的霓虹灯,耗电更是厉害。数据证明,一块霓虹灯的耗电就相当于50户人家一齐开空调。“亮化”的背后,是惊人的电力消耗。一些城市景观灯光的用电量占到了全市总用电负荷的千分之二左右。一些城市市区环境的亮度已超过不少发达国家城市数倍之多。如果说,夜景越来越绚丽是富裕发达的象征,那么发达国家许多城市的夜晚竟然比我们许多城市暗了许多,这是说明了我们已经比人家更富裕更发达呢,还是人家越富越小气?
  节约还是浪费,放大了看更是要生存还是要毁灭的问题。眼下的电荒,自然有特定因素,但从更深层面看,煤炭、石油等一次性资源紧缺,一直是我们的心腹之患。说因特定因素引发的电荒是资源危机的一次预演,恰也不是夸张。如果说还有什么值得庆幸的事,那就是它给我们留出了应对危机的空间。预演催人惊醒,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扬弃浪费型的消费方式,已是刻不容缓。
  城市的夜晚不那么绚丽不那么“亮化”,并不会使城市黯然失色。一个城市的形象如何,实力如何,并不是看其是否“不夜”。倒是在资源问题频敲警钟的大背景下,背道而驰的“亮化”才是令城市形象逊色了。“亮化”的不合时宜,并不是暂时,因此“亮化”之停,去掉“暂”字更好。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社会民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停“亮化”去掉“暂”字更好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