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扬
央视继续聚焦物流顽症,这一期的主题是“跑不起的公路”,将目光投向高昂的过路费、过桥费。央视记者跟随货车司机陈师傅从广东省深圳市到佛山市,其中从深圳市到广州市走普通公路,从广州市到佛山市走高速公路。他们所走的普通公路是一条二级公路,但仍然在收费;货车到达东莞市地界,除过路费之外又被收取20元进城费。单程跑下来,过路费、进城费一共267元。陈师傅说,如果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往返一趟最少可以省下400元(据5月1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
如果可以省下400元,则不仅意味着陈师傅或物流公司可以多挣一点,更意味着生产厂家可以少支付运输费,货物运输成本降低,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会便宜一点。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央视连续聚焦物流顽症,聚焦的其实是高物价,是通胀,是想以揭露问题的方式为抑制通胀出谋划策。
央视聚焦物流顽症节目已经连续做了8期,记者奔赴全国各地进行深入采访,对物流领域的各种顽症进行了曝光和梳理,他们的精神令人敬佩。无论是被人为阻塞的“最后一公里”以及“执法为利”下的乱罚款,还是物流业被重复征税,抑或高昂的过路费、过桥费以及“不超载没饭吃”的怪圈,都直指物流业的要害,引起了广泛共鸣和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与社会反响强烈形成鲜明对比,有关部门没有就曝光的问题及时作出回应。
如果说曝光、梳理物流顽症是央视履行媒体责任的体现,那么如何整治这些顽症,则显然是有关部门应负之责。如果只有聚焦而没有回应,只有媒体曝光而没有部门行动,那么曝光得再彻底、梳理得再清晰也是枉然。而且,从所曝光的物流顽症看,很多问题的根源确实在有关部门那里,只有有关部门采取行动才有望化解。
为抑制通胀,有关部门采取了很多措施,有些措施甚至是超常规的。但是,仍有很多抑制通胀的措施摆在那里,没有被采用。比如取消二级公路收费,两年多以前燃油税改革之时,有关部门就提出要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并要求经济较发达地区先行一步,但两年多过去了,取消收费步履蹒跚。以陈师傅走的那条二级公路为例,深圳市原本宣布今年4月底取消收费,但现在已经快到5月底了,收费依旧。再比如进城费,这明明是一种没有法律依据的收费,一项涉嫌地域歧视的收费,但很多城市一直照收不误,并引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效仿,人为制造区域割据,阻碍物流畅通。进城费看上去是向货车司机收取,其实最终要被摊进物价,由当地消费者买单,这个道理,有关部门应该明白。
抑制通胀预期,不仅生产企业要顾全大局,更在于有关部门要舍得放弃不合理的既得利益。有关部门不能只严格要求生产企业,却不严格要求自己。当媒体聚焦涉及有关部门利益的路桥费、乱罚款、重复征税等问题时,有关部门不能“沉默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