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 蔚
继鑫尊置地闪电关闭北京50家门店后,另一家大型中介公司美联物业也开始大规模关店。日前,美联集团旗下美联物业上海总部宣布,将暂时关闭上海全部门店,退出上海的二手房市场。随着市场成交量的进一步萎缩,关店成为部分中介公司不得不为之的动作,这一轮楼市调控给二手房交易市场带来的影响既快又猛。
楼市调控导致中介生存艰难
在楼市调控新政颁布后,2009年曾遍地开花的房地产中介遭遇了强烈的寒流,原本一个月营业额能有三四十万元的中介门店现在常常连一套房子也卖不出去。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3月二手房交易总套数为10493套,同比去年下跌六成;4月二手房成交量为9172套,环比3月下降了约18%。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预测,中介公司已出现战略收紧的势头,到今年四季度,不少中介机构可能会支撑不下去,中介行业或将出现大规模关店的现象。
日前,在北京西四环世纪城小区的底商,数家中介公司的房源板齐刷刷地立在路边,试图吸引来往行人的目光。但是,记者发现,一个小时过去了,竟没有一个行人上前询问。门店紧挨着的几家中介公司的业务员,时不时地走出办公室,抽根烟,聊聊天,看着自己的邻居鑫尊置地人去楼空感叹不已。“他们关门了,我们也快了。”某中介公司的业务员将烟头狠狠地掐灭,回店里继续在电脑上看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他对记者说:“升职暂时不可能了,别失业就不错了。”“与2008年的中介公司关店潮不同,这次关店潮先从大型中介开始,大中介摊子大,所以先受影响。”中介行业资深人士宋先生分析认为,中介公司一个门店如果面积适中,位置稍微好一点,月租金至少要1.5万元,人员工资最少要2万元,电话费5000元,加起来一家店每月运营成本至少在4万-7万元,要想达到收支平衡,每月至少得卖两套房。
对于宋先生的观点,有的中介公司并不认同。一家大型中介公司的高管对记者说:“通州、回龙观等北京近郊有不少小中介公司,在市场好的时候他们能分到一杯羹。市场不好时,二手房买卖不好做,租赁业务又竞争不过大中介公司,小中介公司只好选择关店。”
据记者了解,鑫尊置地所关门店主要分布在双井、原宣武区、酒仙桥、木樨地等区域,都是经营时间在两年半以内的新店。鑫尊置地市场部总监闫斌杰表示,关闭哪些门店主要看两个标准:一是财务标准,包括业绩、盈利等方面;二是区域调整,关闭的门店主要在一些投资客较多,房屋单价和总价较高的区域。
继鑫尊置地以后,美联物业成为第二家大规模关店的知名中介机构。对此,美联物业上海公司副总经理丁伟解释称,尽管关闭旗下二手房门店,但并不等同于美联将完全撤出上海市场,公司未来仍会代理部分上海的一手房业务。
中介公司业务重心纷纷转向
对于楼市限购政策将长期执行,市场有可能面临长期沉寂的预期,让不少大型中介公司开始寻找打开市场冷清局面的办法。
荧灿地产总经理顾辰天表示,与2008年那次中介公司关店潮相比,此次的市场低谷来得更加迅速和出人意料,尤其对以房产交易为主营业务的中介公司来说打击力度很大。因此,包括荧灿在内的多家中介公司正在将重心转向租赁业务,确保寒流来袭时自身业务的稳定。
近期,鑫尊置地接连推出无差价租赁业务和换房服务,在市场萧条的时候,研究契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该公司董事长刘军表示,从近3个月的成交来看,二手房买卖业务50%是改善型置业,因此鑫尊针对这部分客户推出换房服务,帮助客户限时售出旧房、提供临时周转房、提供短期周转垫资等。
21世纪不动产则收购了北京上古地产,意图借助上古地产进军商业地产代理销售业务。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则实现了卖旧房、买新房等一二手房联动的经营模式。
据记者了解,每一次市场低谷对于房地产中介行业来说都是一次洗牌的过程,比如当初在北京店面数量最多的中大恒基,经过2008年的楼市调控,现在其成交量已经排不到北京市场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