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
作者:孙燕明


    ■本报记者 孙燕明
  连日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已经严重波及到大陆及港、澳地区。为了应对这次食品安全事件,卫生部已紧急采取3项措施: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了相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各地12320或其他卫生热线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咨询;组织各地省级疾控中心对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开展应急监测,并将扩大范围收集数据进行风险评估。
  台湾塑化剂事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今年3月,台湾卫生署进行例行抽验时,在一种名为“净元益生菌”中发现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来源于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此事一出,在台湾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6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台湾地区受塑化剂污染的问题企业及其产品名单”中,涉及的问题企业已达282家,受污染的产品涉及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糖浆、钙片、乳酸菌咀嚼片、果酱、果浆、果冻、化妆品等945种。其中,有些产品也在大陆销售。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教授介绍说,起云剂是台湾产复配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通常是由阿拉伯胶、乳化剂、棕榈油及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主要帮助食品乳化,并起到改善产品口感和其他感官品质的作用。由于棕榈油价格昂贵,有不法台湾厂商在制造起云剂时偷工减料,用塑化剂取代成本贵5倍的棕榈油。塑化剂在我国大陆地区称为增塑剂,可被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起到增加可塑性和提高强度的作用,共有100多种。
  此次台湾不法企业添加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一类常见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等化学物质。台湾地区将其列为第四类毒剂化学物质,根本不允许用于食品包装,更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此次面对严峻的塑化剂风波,台湾环保部门已承诺将尽快依法定程序把塑化剂改列为第二类毒化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表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在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19世纪3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增塑剂,还可用于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污剂的生产原料。过去一直认为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毒性低,而毫无限制地生产与使用,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至60公斤之多。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按照我国相关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添加到食品中。
  根据《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允许在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过程中适量使用,并允许有微量迁移。DEHP从食品包装材料迁移到食品的迁移量为1.5毫克/公斤,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限量规定一致。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而且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的材料。
  长期大量摄入塑化剂会影响生殖和发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兆平研究员指出,塑化剂作为一种环境激素,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空气、土壤和水中都有塑化剂的存在。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入量。以60kg体重的成人来说,世界卫生组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和欧盟卫生部门分别认为,终身每人每天摄入1.5、2.4和3毫克及以下的DEHP是安全的。DINP的毒性更低,即使每天摄入9毫克,也是安全的。偶然食用少量的受DEHP或DINP污染的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医学实验结果显示,进入体内的DEHP和DIN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可以被人体排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DEHP和DINP具有蓄积性。动物试验发现,绝大部分DEHP在24至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48小时内停止摄入含有DEHP的产品,体内DEHP浓度便会快速下降。DINP在体内也会被迅速代谢,72小时内有85%的DINP经粪便中排出,其余部分则由尿液排出。
  医学研究表明,塑化剂会给人体的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带来慢性危害。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长期大量摄入会影响生殖和发育,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类具有致癌性。邻苯二甲酸酯急性毒性很低,而且存在动物种属的差异,其中DEHP大鼠经口半数致死剂量高达30至34克/公斤。我国学者通过饮水途径给小鼠摄入浓度分别为250毫克/升、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DEHP,历时60天,小鼠肝脏、肾脏、心脏、肺脏的脏器系数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异常。哺乳动物试验显示,给小鼠摄入1000毫克/公斤、2000毫克/公斤的DEHP,可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并致染色体畸变,诱发动物癌症。
  应将塑化剂纳入常规检测项目
  郝凤桐指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与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两者间没有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彼此保持着独立的化学结构。因此,当塑料包装或容器接触到食品中的油脂时,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便会迁移到食品中,但迁移的含量与接触的时间及温度有关。而塑料包装或容器在与非脂肪性食品接触时,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基本不发生迁移。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聚氯乙烯保鲜膜使用比较普遍,但不能用来包装含油脂类食品。因为保鲜膜中的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污染食物;放到微波炉加热,更会导致塑化剂融化,从而污染食物。塑料包装上有一个由箭头组成的三角形标志,里面标有1-7的数字,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材料。聚氯乙烯制品最易释放塑化剂,消费者要认清“3”的字样,因为该数字编号代表聚氯乙烯,消费者看见带有该数字标志的塑制品,最好不要用来包装食品。
  董金狮表示,鉴于台湾塑化剂事件日益扩大,相关政府部门除了要加强对台湾进口食品添加剂中塑化剂的检测外,更应该尽快有针对性地对大陆市场进行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检测排查,同时也应将塑化剂纳入常规检测项目。由于过去大陆还没有发现食品中非法加入塑化剂的案例,因而没有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值,卫生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人体有自然代谢功能,消费者平时应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更有利于人体自然排毒。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应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带塑料包装的食品,尽量使用非塑料制品包装或存储食品。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食品生活】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摄入量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