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燕明)记者日前从“保护生态、保护健康——第三主粮产业发展战略论坛”上获悉,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的燕麦,已悄然跻身大米和小麦之后的第三主粮行列。
据北京保护健康协会会长张熙增介绍,首先,燕麦适宜种植面积大,可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种植。其次,燕麦特别能“吃苦耐旱”,在其他作物较难生存的戈壁荒滩也能生长。再其次,除了一种一收,燕麦可以没有田间管理,非常有利于农民增收。最后,长期以来,由于燕麦麦芒不利于健康,按照传统工艺去掉麦芒时,又破坏了燕麦胚芽等重要营养部分。因此,燕麦开发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导致种植面积大大缩减。2010年,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内蒙古三主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突破技术障碍,在保留燕麦胚芽等营养部位的前提下,成功去除了对人体健康不利的麦芒。如今,经过这种技术处理后的裸燕麦,已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上市。
内蒙古三主粮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治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有10亿亩荒地适合种植燕麦,每年可产原粮5000万吨,按每人每天食用100克燕麦米计算,可供我国13亿人一年食用。迄今,该公司已种植燕麦180万亩,带动每种5亩荒地的农户每年户均增收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