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工商系统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纪实
近期,部分地方出现了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作为馒头消费大省的陕西省,食品市场却保持了相对平稳。陕西省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督处处长刘忠琪对记者说:“这归功于我们有一个高效、快捷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进行行之有效的巡视检查,做到宣传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位。”
记者了解到,据统计,截至5月31日,陕西省工商系统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共出动执法人员7.1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4.6万户次,检查集贸、农贸市场2972个次,查办食品案件364件,有效地保障和维护了全省流通环节食品消费安全。
宣传到位全民皆兵把不安全食品消灭在萌芽状态
在对以往和全国发生的大的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分析中,陕西省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督处的工作人员认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一些消费者不懂、不知道食品安全知识,缺少维权意识。为此,各地市工商机关根据陕西省工商局的要求和部署,纷纷成立了新闻宣传中心,与当地电视台举办食品安全讲座;有的县工商局则印制通俗易懂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小册子,免费发到消费者手中。
各地工商局在宣传上不拘一格,各有绝招。白水县工商局将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辨别办法印成26页的小册子,在公众场合和一些大市场、超市免费向消费者发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在白水县的超市中能看到一种可喜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会认真查看包装标识及生产日期,看里面是否有违规的添加剂。消费者的细心也给销售商带来了压力,货架上再也没有过期的食品。西安市工商局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区,以实例向群众进行宣传,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制度建设到位把各种措施落到实处
陕西省工商局在全省建立完善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行中长期制度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有效推行“一票通”、“一票清”制度。“一票清”,是指批发商的销货凭证与零售商的进货凭证为同一多联票据,统一格式、统一内容、合二为一、关联使用。食品零售经营者在进货时向批发商索取和保存收据联,将其装订成册后作为进货台账。该制度推行后,不仅降低了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减轻了经营者填写进货记录和进货查验记录的压力,也为工商机关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追溯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全省共有62个(区)县的工商户实行了“一票清”制度,占全省60%,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建立“四位一体”的立体防线,有效实现远距离巡查,零距离监管。延安市、咸阳市、宝鸡市3市工商局开发推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软件,实现了购货进网、网上巡查、在线监管、准确追溯,形成了对主体、客体、行为、监管的四位一体监管,保证了食品安全到达消费者手中。
建立食品安全的群众联防队,在最基层的单位也有人监管。合阳县工商局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将乡、镇、村村民小组干部列入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中,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创造了食品安全监管、群防群治工作的新格局。
责任到位落实到人打好食品安全监管持久战
2010年至今,陕西省11个地级市工商局都已成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门机构,绝大部分县级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也相继成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也开始实施。陕西省工商局规定,对不及时、不彻底纠正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不严格检查、不严格按制度办事造成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工商所所长和主管局长先免职后调查,对不尽职、不作为的单位要从严处理。
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陕西省工商局拿出200万元,设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举报奖励专用基金,对举报行为一经查实,根据案值给举报人以奖励。同时,对举报人采取严格保密措施。
为了打好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持久战,各地工商机关结合当地实际创新监管办法。咸阳市工商局制定了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干部考核办法,形成了工作有标准、成绩有优劣的工作氛围。陕西省工商局对地方工商局建立了巡视制度,地市级工商局对县工商局建立巡视制度,督促各级干部绷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这条弦,真正做到思想保证永不松懈,工作永不松劲。
现在,对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证让每个消费者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陕西省工商干部充满了信心。他们决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统一部署下,让全省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