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局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应于5月31日前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记者近日在北京市调查发现——
■本报记者 何春雷/文 董芳忠/摄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文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和自制调味料的餐饮单位应于5月31日前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这一“公示令”落实情况如何?有关经营者及消费者对该规定持何种态度?记者近日就此在北京市进行了调查。
●记者调查
<<<<<
部分火锅店未公示添加剂
6月上旬,记者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走访多家火锅店后发现,尽管“食品添加剂公示令”已经实施,但仍有部分火锅店按兵不动。
●东来顺 6月10日,记者来到设在海淀区金源购物广场内的东来顺饭店,看到其大堂内和菜谱上均未公示其自制火锅底料及调味料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其菜谱显示,不同口味的火锅底料使用了不同的佐料,如海米、桂圆、大枣、枸杞、党参、口蘑等。
企业说法:北京东来顺餐饮集团连锁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来顺的火锅底料和调料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
●小肥羊 6月12日,记者在海淀区永定路附近的小肥羊火锅店看到,其大堂内和菜谱上同样未公示自制火锅底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具体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我也不太清楚,应该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该店营业员对记者说。
企业说法: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北京运营总部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小肥羊连锁火锅店只是在烧饼里面添加了小苏打,在糕点里添加了泡打粉,自制火锅底料和调味料都没有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
●呷哺呷哺 部分火锅店已经公示了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6月10日,记者在金源购物广场呷哺呷哺火锅店看到,其门口张贴了一张公示牌(如图所示),称其自制锅底按国家有关规定使用了“柠檬酸”这种食品添加剂。店堂里菜单上,也印有“酸辣锅底中添加柠檬酸”的字样。
●海底捞 6月10日,记者在海底捞火锅店紫竹桥分店看到,该店在入口、调料台、服务台等位置均张贴了告示,上面称,“本店海鲜酱、沙茶酱、菌王酱、XO酱、豆花酱、香辣牛肉酱、豆花等调味酱,以及柠檬水等自制饮料使用了食品添加剂,添加剂包括D-异抗坏血酸钠、山梨酸钾等”。
饮品店多未公示添加剂名称
近段时间以来,北京的天气越来越热,饮品店的自制饮料颇受欢迎,不少店里等候买饮料的人甚至排起了“长龙”。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饮品店未公示其自制饮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
●星巴克 6月10日,记者走进金源购物中心星巴克咖啡厅,点了一杯星巴克自制咖啡。记者在该咖啡厅内及其饮品单上,均没有发现食品添加剂公示内容。当记者询问一位店员,对方称“没听说过要公示食品添加剂名称”。
企业说法:6月13日,记者致电星巴克北京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连锁店所有的自制饮料中,并没有添加食品添加剂。至于其他情况,她建议记者咨询星巴克上海总部公关部。随后,记者拨打其提供的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DQ 6月10日,记者还对设在金源购物中心内的另一家饮品店DQ进行了走访,发现该店同样未对食品添加剂信息进行公示。
●悸动 连日来,记者对北京市其他一些饮品店进行了走访,发现普遍未对食品添加剂信息进行公示。6月15日,记者在海淀区阜成路附近的一家名为悸动的饮品店看到,其店铺的广告牌上,印着几十种自制饮料的名称,包括奶茶、补丁、绿茶、奶昔、沙冰等。但记者在该店内没有看到食品添加剂公示信息。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位店员表示,“不知道有要求公示使用食品添加剂名称的规定”。
●消费者态度
<<<<<
一些市民尚不知晓“公示令”
对于餐饮单位公示所使用食品添加剂名称的做法,消费者怎么看呢?在呷哺呷哺火锅店,一位顾客向记者表示:“这种做法当然好,但消费者难以核实其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执法部门定期检查其公示内容是否属实,这样相关规定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市民是否普遍知悉“食品添加剂公示令”的有关内容?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部分北京市民,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此不清楚。“不少青少年喜欢喝那些颜色鲜艳的饮料,也不知道里面添加了什么东西,我觉得还是少喝为佳。”一位中年女性说。
●业界声音
<<<<<
公示添加剂不必担心泄露秘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餐饮单位未按规定公示食品添加剂信息是担心会导致秘方外泄。对此,中国烹饪协会火锅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康蓝表示,国家食药监局只是要求餐饮单位把所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名称公示出来,并非要求把配方都列出来。此外,即便餐饮单位使用了相同的食品添加剂,在制作过程中,因为用量或使用程序不同,调配出来的口味也不会相同,因此担心秘方泄露是不必要的。“我们支持有关部门要求餐饮单位公示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这对规范餐饮行业健康发展是有利的。”康蓝说。
正确使用添加剂没有健康危害
记者了解到,由于有餐饮单位称其产品中“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这令其他餐饮单位担心,如果自己公示了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对此,康蓝表示,多数餐饮产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必谈食品添加剂而色变。按照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这方面,还需要有关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康蓝说。
●部门态度
<<<<<
不公示企业将被纳入“黑名单”
“从6月至9月,北京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将开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对于未能按要求公示已使用食品添加剂名称的餐饮单位,除了依法查处外,还将纳入企业‘黑名单’,对其予以重点监管,同时加大媒体曝光力度。”6月21日,北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该工作人员同时建议,消费者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进行相关公示的餐馆,可以拨打北京市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或各区县卫生监督所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律师观点
<<<<<
应尽快明确相关处罚措施
记者注意到,在国家食药监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虽然要求餐饮单位公示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但对于不公示行为,没有处罚措施。
对此,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邱宝昌律师认为,有关单位应尽快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否则这项规定难以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邱宝昌建议,消费者应该尽量选择到已经公示了食品添加剂信息的餐饮单位就餐,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支持那些规范经营的餐饮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