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在近日举行的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上,不少专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就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交流与探讨——
农产品流通的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作者:任震宇


    ■本报记者 任震宇
  “大力发展我国现代流通业,尤其是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流通体系建设,将有助于解决遏制物价过快上涨问题。”在6月18日在京举行的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上,不少专家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就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流通体系建设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最后“一公里”推高零售价格
“前不久,央视对我国物流业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连续报道,不少专家表示,导致当前物价过快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品流通成本过高。实际上,物流业各个环节赚的钱并不多,不少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是由于商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的。”6月18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席顾问丁俊发在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上表示,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商品物流成本高是当前物流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记者此前调查发现,山东省出产的蔬菜从产地运至北京市的新发地批发市场,其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以大蒜为例,山东省金乡县出产的鲜蒜当地进货价每500克为1.3元左右,运至新发地批发市的批发价每500克也不过1.8元左右,除去仓储、运输成本,货主能赚的钱较为有限。
  “关键就在从新发地市场到北京城内的岳各庄市场,再到各大超市、菜市场的几个环节,虽然空间距离短,但这几个环节的加价率均比较高,直接推高了蔬菜的最终销售价格。”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系主任洪涛教授对记者说。
  北京市物流协会近期也调查发现,山东省寿光市出产的蔬菜从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到市内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其流通成本比从寿光市到北京市的流通成本至少高出15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问题
  丁俊发分析认为,造成流通环节过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农村是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集中度低,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低,这种“三低”的小生产模式难以直接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农村生产模式与流通模式;另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批发体系冲垮后并未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批发体系,批发环节过多、过乱,加上诚信体系缺失,容易形成交易扭曲。
  “这同时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带来的问题。”丁俊发表示,在城市菜市场卖菜的80%以上是农民,全国80%的货运司机是农民,他们在城市基本生存费用都要进入菜价,都要进入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推进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在在2011商品流通国际论坛上表示,我国“十二五”时期现代流通业的发展将有六大趋势,包括:现代流通的国际化进程将会加快;现代物流的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形成社会化的物流体系;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将融合到现代物流中;农产品流通的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特殊商品,如药品、食品的流通体系将加快发展;现代流通将成为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指标。
  “农产品流通的一体化建设一定会大力推进。”陈文玲表示,尤其是食品的流通体系,将特别突出其安全体系的建设,包括建立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使食品在进入流通后能全过程受到监管。
  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副秘书长李华则提出了更为具体的8项建议,包括:制定《大型批发市场法》,政府依法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运行实行管理;推进公益性大型批发市场的建设,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水平;鼓励经销商的组织化发展,依靠法人化大型经销商,拓展产中环节对食品产业链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推进拍卖交易方式,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推进流通多元化,发展农超对接、场地对接、批零对接、农业产业化;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加强农产品的冷库、冷链运输体系建设;加强流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对接和合作。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农产品流通的一体化进程将加快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