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安徽省马鞍山市消协开展农资消费调查显示——
遇农资质量问题已无人自认倒霉
作者:刘殿佐 张伟 洪敬谱


    ■刘殿佐 张 伟 本报记者 洪敬谱
  为深入了解农资消费环境,切实掌握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资消费情况,安徽省马鞍山市消费者协会在该市农业委员会的协助下,于今年5月、6月开展了全市农资消费情况问卷调查。近日,马鞍山市消协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消费者遇到农资质量问题时,已无人自认倒霉,其中有六成以上的人会选择到工商机关、消协维权。
个体经营者成农资销售主体
  据了解,此次调查重点了解农资质量、农技服务水平、经营者服务状况、农资费用投入及农资消费维权情况等。调查采用问卷形式,分别由马鞍山市县、区农委和消协深入农村实地调查,发出问卷465份,收回410份。
  调查显示,在回答“一般在什么地方购买农资商品”时,回答在供销社购买的62户;在个体经营者处购买的有263人,占64%,在农资公司购买的有159人,个体经营者已成为该市农资销售的主体。农资质量、农技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户的利益。调查中,认为农资质量好的有65人,认为质量一般的有287人,认为农资质量差的有17人。在问及农技服务质量时,认为服务好的有85人,认为服务一般的有370人,无人认为服务差。此结果说明该市农技服务质量有了一定提高,做到了与农业发展相适应,但在技术普及运用、农技服务方式多样化、更加方便有效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中,受访者对农资公司、供销社的服务情况,有61人认为服务好,354人认为服务一般,3人认为服务差。对农资供应网点布局,认为好的有79人,认为一般的有370人,认为差的1人。
农民维权渠道日渐多元化
  调查中,当问到购买使用农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时,选择“自认倒霉”的为零,说明该市农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问到是否找经营单位赔偿时,选择“需要赔偿”的有100人,此结果说明当前农村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索赔意识。在购买使用农资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101人选择到农业部门反映,选择到工商机关、消协维权的比例超过65%,其中171人选择到工商机关申诉,115人选择到消协投诉,此结果说明农民的消费维权渠道日渐多元化。
  在问及对工商机关、消协维护农民权益,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的满意度时,有124人表示很满意,336人表示满意,表示不满意的为零。此结果说明该市工商机关农资打假力度加大,消协维权平台效能显现。
  在问及对农业部门、农技服务的满意度时,62人表示很满意,333人表示满意,4人表示不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受访者希望有关部门广泛深入开展农技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
提升“一会两站”维权水平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马鞍山市消协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力度,建议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共同为净化农资消费市场而努力。
  ——广泛设立农资商品售后服务网点。建议农资公司、供销社系统探索改进经营方式,方便快捷地为农村消费者服务,争取在农资市场上取得主导地位。
  ——举办形式多样、内容实际的农技知识培训。可利用村委会场地、以现场讲课形式,直接向农民传授农资、农技知识,以及如何识别假冒伪劣农资等有关知识。
  ——提升消协“一会两站”的维权水平和质量。一是工商、消协要加强指导、督促规范化运作;二是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尽量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移,使农民的损失减至最低。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维权在线】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遇农资质量问题已无人自认倒霉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