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田永建
山东省文登市工商局根据基层食品监管任务的特点,积极探索食品市场源头管控监管模式,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网络,取得可喜的成绩。今年以来,该局针对连锁超市和食品批发商,抽检食品样品共计83批次,查处经营不合格食品案件12起;查处未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案件35起;查处经营过期变质食品案件15起,下架过期处理过期变质食品22批次;查处食品领域商标广告违法经营案件21起。涉及食品的投诉及违法违章经营案件同比降低了26%。
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商在食品流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该局根据调查情况,着力加强对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商的监管,牵一发而动全身,清源头而保安全。
该局推行使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数据库追溯应用系统”,在各工商所建立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商动态监管电子档案,全面掌握食品经营者信息以及供货商信息,掌握上市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进货来源等具体情况。安排专人负责,每天跟踪检查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商购进食品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中的食品信息,实现不缺录、不漏录,不误录,保证食品信息录入全面、准确。如果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通过数据库中录入的信息,可以准确地查清源头,便于实行追溯管理。
该局同时建立进货查验机制。通过集中整顿和日常检查,督导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商落实进货查验措施。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逐一建立食品供货商档案,把好食品入市“第一关”,自觉杜绝来源不明、手续不全、标志不清的食品进入流通环节。积极推行“一票通”措施。把全市食品批发商的供货凭证与食品零售店的进货凭证合二为一,标明商标名称、价格、数量、保质期、生产日期等必备信息。“存根联”留底装订保存,作为批发商的销货台账;食品零售店在进货时,向批发商索取“收据联”,装订成册后作为进货台账。推行“一票通”措施,避免了批发、零售环节重复建立进销货台账的情况,极大方便了实际操作。同时,由于“一票通”真实记载了食品流通的具体情况,有如发挥“GPS”定位跟踪的功能,从进入流通环节开始,就全程记录了食品的来源、去向,为开展执法监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该局还建立食品质量保障机制。坚持常态监管与重点监管相结合,从连锁超市和食品批发商抓起,保证流通环节食品质量。首先是制定了《预包装食品经营规范标准》、《散(裸)装食品经营规范标准》、《自制熟食品经营规范标准》等食品管理制度,实现食品经营有规可依。其次是开展食品质量监测。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抓住元旦、春节、“五一”等食品销售旺季,针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奶制品、肉制品、调味品、食用油、酒、饮料等食品,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质量监测。在监测内容上,重点加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监测,杜绝滥用添加剂或添加剂超标现象。同时,通过日常监督检查,把食品商标使用、广告发布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标注情况等事项列入重点监管范围,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合格,消费安全。
该局今年以来先后6次在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组织食品安全应急模拟演练,通过模拟应急信息收集上报、汇总分析、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解除应急等步骤,督导食品经营商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弦”,增强敏感性,提高预见性和警惕性,防范在先、发现在先、控制在先,对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报告,便于及时处理,妥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