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暑期培训班最终伤害了谁?
作者:胡军
图片
图片


    图1:上各类培训班,已成为许多中小学生暑假的主要内容
图2:每年放暑假前,各培训机构就已做好招生广告,开始向外发布

■本报首席记者 胡 军

  “学校刚刚通知,各班前20名的学生都要回校补课,明天就要开课了,我得赶紧回去”。7月6日,正在北京南站购买京沪高铁车票的安徽省某中学初一学生晓雪告诉记者:“刚到北京走亲戚没几天,就又得赶回去。不回去参加补课不行啊,下学期开学,老师上大课的时候肯定讲得快,不回去肯定跟不上进度了。”记者调查发现,在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放假后,有的学生直接被要求进入学校组织的暑期补课班上课,还有的学生被父母直接送到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参加各类暑期培训班。

  家长的从众心理浪费了孩子的假期

  “很悲哀,真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但是很多家长对此都深信不疑,以为参加课外培训班后,就真能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北京某知名培训机构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严格来说,主动选择课外培训,追求‘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本身就是一种投机意识。其实很多人并不十分情愿,但总受从众思想的影响,认为别人的孩子都上了,我的孩子如果没上的话,岂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
  目前,许多培训机构的暑期培训班的开课日期大多选在7月1日,也有部分培训班的开课日期选为7月4日左右。不少培训机构开设的少儿暑期班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园小朋友以及低年级的小学生,上课日期从7月1日起一直安排到8月31日,周一到周五,每天8:30-16:30,贯穿整个暑假。
  听记者介绍部分培训班的开课时间后,晓雪同学感到非常惊讶:“那还是放暑假吗?从7月1日补到8月31日,整两个月的时间呢,我们学校补课20天,我都很难接受,真要是连续补两个月,那就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了,况且暑假还有很多作业呢?我们学生就真的连一点自由也没有了吗?”
  据了解,目前许多少儿类培训班相当红火,除部分家长因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观念的影响而主动寻求培训机会外,部分家庭,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确实存在暑期托管难问题。此外,多数中小学生家长主要瞄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培训班,尤其是幼升小、小升初的衔接类培训课程,深受家长们的青睐。
  对于暑期培训班火爆的现状,北京市某知名培训机构从事课程营销的程小姐告诉记者:“很多家长自己并没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或时间,所以就认为必须让孩子上培训班,为下学期的学习打基础。而假期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以及孩子自己对假期的安排,家长们却很少考虑,也不去认真了解。”
  记者调查发现,除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组织的暑期培训班外,部分地区的校内补课现象依然存在。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学校不得在假期组织学生补课,但仍有部分学校在悄悄地进行着。

  “小班正餐大课点心”的培训模式考问师德底线

  “这种怪象如果不能得到遏止,对教育将是极大的伤害。可以这么说,很多学校或老师都会在暑期,对班级学习成绩比较靠前的学生进行补课,把部分即将在下学期教授的内容在暑期预先教完。真正到上大课的时候,老师就会加快授课进度,没有参加过补课或培训班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对于学校或老师在暑期组织学生补课或参加培训班的现象,从教近30年的吉林市某中学副校长告诉记者:“事实上,这已成为很多家长都在反映的怪现象,‘小班正餐大课点心’的做法非常危险。严格来说,这是师德底线的缺失。”
  据部分学生和家长反映,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在课堂上问:“这个内容大家都会了吗?”只要班上有部分参加过补课或课外培训的学生回答:“会”。那么,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会明显加快进度,有的干脆直接跳过。这使得其它未参加过补课或课外培训班的学生不知所措,很难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在国内许多地方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城镇地区的学校更为明显。
  对于这种“小班正餐大课点心”的现象,北京市某中学高级教师赵女士表示很无奈。她说:“很多情况下,班上好多孩子都参加了课外老师或培训机构搞的收费培训班。上过小课后,对课堂上的内容都已经提前接触过。如果按照正常的进度讲,这部分学生就会明显感觉上大课没意思,会影响到听讲的积极性。但是,如果按照上过小课的孩子们的进度讲,其他孩子可能又听不懂,两难啊。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在校老师也好,培训机构也好,都不应该提前上这种小课,课外辅导不应该讲新课,应该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而不是“校外有校”地去赶进度,这种超前没有太多的意义,反而会让孩子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对知识失去新鲜感和求知欲。”

  部分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亟待纠正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明确指出了教师的主要职能: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理念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国传统的“教书育人”教育观念之中。
  然而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产生了一些偏差,他们片面的认为,学校等教育服务机构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有全部的责任,家长只负责付费就可以了;或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认为考试成绩是考核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唯一指标,只有上课才是教育,多听课,多写作业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才能保证教育质量和效果等。
  一直在纠结中执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教育理念的北京家长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脸的无奈:“虽然知道‘唯成绩论’可能是不对的,但又有几个家长真正能懂教育呢?按照社会分工,教育的主要责任还是应该由教育部门来承担。但是,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成功,目前也没有什么可参考的指标,唯一的指标就是成绩和考学了。而且,不上外面的培训班,孩子回来反映上课跟不上进度,成绩上不去,孩子自己也着急。”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黄先生的这种在教育观念上的偏差与纠结,在时下的广大家长中极具普遍性。对于目前教育观念的混乱,北京市某知名培训机构负责人刘先生感觉很痛心:“不客气地说,很多孩子的教育不成功,根源就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这些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成绩好、能考上好学校、能找到好工作就是教育成功,其实不然。教育应该分两个层面,即教和育,最终的目标是育人,培养合格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传授谋生技能和书本知识。成绩好、考上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教育已成功,一些原本成绩优秀的人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屡受挫折,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并不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的领导人中,有几个是从小就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的?所以,要想真正实现良好的教育,必须要纠正目前过于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否则,各种名目的补课和培训,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对其造成伤害。”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教育培训】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暑期培训班最终伤害了谁?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