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燕明
日前,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周普国透露,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了《高毒农药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加强高毒农药管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将于今年年底前禁用和淘汰苯线磷等10种替代产品较充足的高毒农药。
我国高毒农药约占农药总产量2.5%
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我国禁止生产使用“六六六”开始,目前已经禁用了23种高毒农药,限制了19种农药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目前除生物农药、杀鼠剂以外,我国生产使用的高毒农药还有22种,全部是杀虫剂,共涉及4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的900多个登记产品,主要用于防治水稻、棉花等大田作物害虫,以及地下害虫、线虫和储粮害虫。这22种高毒农药现有生产能力大约10.4万吨,每年产量在5万吨左右,大约占农药总产量的2.5%左右。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指出,去年,农业部全国抽查的结果表明,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是96.8%,与国际水平差不多。我国农药登记的安全性评价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农药安全性评价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在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国也采用国际的标准和方法,在制定标准时,增加100倍的安全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如果说100克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会把这个评估风险扩大到100倍,设定的限量标准值不能超过1克,即使农药残留有所超标,离对人产生危害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安全空间。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德纯研究员表示,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是杀菌剂和杀虫剂两大类农药。从长期监测结果分析,蔬菜中杀菌剂农药残留超标较少,对质量安全影响不大。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危害的主要是杀虫剂,常用的杀虫剂包括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拟菊酯类杀虫剂。其中以高毒、高残留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就是由于豇豆中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食用农药超标蔬菜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烧灼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继而可出现头晕、头痛,面部酸麻、胀痛,甚至全身不适。
过多施用氮肥会导致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超标
张德纯指出,在蔬菜生产中使用最多的是氮肥,自然界中的氮化合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广泛分布于人类环境中。人体摄入硝酸盐的80%来源于蔬菜。由于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过多施用氮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硝酸盐能在动物体内经硝酸盐还原菌作用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将人体血液中血红素的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从而失去结合氧的能力,逐渐引起机体组织缺氧,使人罹患氧化血红素症。亚硝酸盐还可能与人体胃中的仲胺、叔胺等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动物实验已证实亚硝胺具有很强的致癌性。亚硝胺还可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其发生畸形。科学试验表明,如在动物妊娠期给予一定剂量的亚硝胺,其子代会产生肿瘤或癌症,且发生率高达100%。
据权威机构监测表明,在34类蔬菜350个样品中,各类蔬菜积累硝酸盐程度的大小,以均值排序为:根菜类(1643mg/kg)>薯蓣类 (1503mg/kg)>绿叶菜类 (1426mg/kg)>白菜类(1296mg/kg)>葱蒜类 (597mg/kg)>豆类(373mg/kg)>瓜类 (311mg/kg)>茄果类(155mg/kg)>香菇类(38mg/kg)。上述数据是对新鲜蔬菜而言,而不新鲜蔬菜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还要高于新鲜蔬菜。不新鲜蔬菜维生素C的含量也在下降。新鲜蔬菜买回家后应尽快吃掉,一次吃不完的新鲜蔬菜,应尽量在4℃的环境中保存。
怎样去除蔬菜上的残留农药?
张德纯表示,蔬菜表面有一层蜡质,很容易吸附农药。消费者对能去皮的蔬菜,应先去皮后再食用。农药在存放过程中能缓慢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对冬瓜、南瓜等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存放15天以上。污染蔬菜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而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用水洗的方法仅能除去部分农药。清除蔬菜上污物和残留农药的基本方法,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10分钟以上,然后用清水至少冲洗3至6遍,最后泡入淡盐水中再冲洗一遍。对包心类蔬菜,可先切开,放在清水中浸泡1至2小时,再用清水和盐水冲洗。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会快速分解,消费者可先在水中放上一小勺碱粉(无水碳酸钠)或冰碱(结晶碳酸钠),搅匀后再放入蔬菜,浸泡五六分钟后,把碱水倒出去,接着用清水漂洗干净。如没有碱粉或冰碱,可用小苏打代替,但适当延长浸泡时间,一般需15分钟左右。消费者还可用洗洁精稀释300倍后清洗蔬菜,再用清水冲洗2至3遍,这样可去除蔬菜上的病菌、虫卵和残留的农药。对青椒、菜花、豆角、芹菜等蔬菜,在下锅烹制前最好先用开水烫一下,可清除90%以上的残留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