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 往期报纸 - 帮助    
  文章搜索:
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采用起洋名甚至编造悠久品牌历史的形式把自己装扮成洋品牌,以此抬高产品售价牟利——
起洋名与“傍洋牌”
作者:郑梦超


    ■本报记者 郑梦超
  达芬奇家居事件引发人们对国内一些企业“傍洋牌”现象的关注。近年来,国内一些企业采用起洋名,甚至编造悠久品牌历史的形式,把自己装扮成洋品牌,以此抬高产品售价牟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市场现象?如何杜绝此类现象?记者连日来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起个洋名能走捷径
  走访北京市内各大商场、购物中心,记者发现其中起洋名的商品不在少数。以服装为例,7月16日,在北京当代商城,记者不经意间便看到“柯利亚诺”、“米茜尔”、“娜尔思”等几个用洋名的女装品牌。通过查看标签,记者了解到,“柯利亚诺”的品牌所有者为天津柯利亚诺时装有限公司,“米茜尔”的生产基地在北京市大兴区,“娜尔思”的品牌所有者为深圳赢家服饰。
  除了服装,起洋名的现象在家居建材、珠宝服饰、食品、乐器等领域也较为常见。
  染了金发的,不一定是外国人;起个洋名的,未必有异国血统。早在2002年,香武仕音响事件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假洋品牌的故事。香武仕音响称其系丹麦生产的原装进口产品,随机附带的《丹麦香武仕演示碟》上印有“丹麦著名高级数位音响”、“国际驰名皇家哥本哈根品牌”、“香武仕SUN-WOODS中文音译商标”、“1932年诞生于欧洲”等内容。但媒体记者调查发现,香武仕音响出自广东省东莞市卢村,装上轮船到公海转了一圈回来后便成为进口商品。最终,香武仕音响事件被行政执法部门认定为虚假宣传。2006年,欧典地板又在当年的3·15晚会上被揭下“德国进口”的面具。
  给自己的产品起个洋名,是经营者的自主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当起洋名成为一种风气,甚至出现个别经营者“傍洋牌”,热衷用“洋品牌”以及“洋产地”包装自己时,则透露出了背后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原因。7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刘林清对记者分析说,一些经营者这样做,主要是因为看到品牌价值所创造的利润要远高于产品品质创造的价值。在产品进入市场初期,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提升产品品质以及创新,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而通过采用国外知名人物或地名的直译汉字做商标,可以快速达到某种程度的品牌认知及积累。在我国部分消费者存在崇洋的消费观念下,企业这样做既能走捷径,又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
产地信息真伪难辨
  在海关监管下,境内物品运至保税区,可以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以及加工制造。据媒体报道,达芬奇近年来多次通过在保税区内的交易,购买一批产自国内的家具产品,然后再贴上达芬奇产品的标签,办理进口手续。
  在进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定方面,《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两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与生产的货物,以最后完成实质性改变的国家(地区)为原产地。而实质性改变的确定标准,以税则归类改变为基本标准;税则归类改变不能反映实质性改变的,以从价百分比(某国对非该国原产材料进行制造、加工后的增值部分,超过货物价值一定的百分比)、制造或者加工工序等为补充标准。
  达芬奇将原产地为国内的家具在保税区“进口”后标称意大利原产,经工商机关及海关部门认定,其行为已违反《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涉嫌虚标原产地。
  “现在市场上卖的进口商品只是在标签上标注原产地,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其原产地信息的真伪。买贵重商品可以要商家提供报关单,但对一些较为普通的商品,商家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提供有关凭证。”7月18日,北京消费者秦先生对记者说,即使商家出具相关原产地进口凭证,普通消费者也难以查证其真伪。
紧密配合加强监管
  达芬奇家居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洋品牌在生产、入境、销售几个环节的监管空白。“当前,国内少数企业不讲诚信,有的为追逐利润甚至不择手段。”刘林清认为,对存在严重造假的品牌和产品,质监、工商及海关等部门应联合起来,紧密配合,进一步加强监管。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认为,消费者与商家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消费者对识别产品的材质、安全性、产地等关键指标,既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来源,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动力,因此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成为杜绝产品造假的核心环节,“确保厂家产品关键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是监管部门的重要责任”。
  据悉,各地质监、工商、海关等部门现已对达芬奇家居公司及其门店进行调查。广东省工商局将于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对标称进口家具的企业开展一次专项检查行动,查明进货渠道、进货凭据、进口报关单、原产地证明文件等,发现涉及虚假宣传、伪造产地等违法行为的,坚决依法予以查处。

  

更多>>    中国消费者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特别观察】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起洋名与“傍洋牌”
©版权所有 中国消费者报社
©中国消费者报社 京ICP备091072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