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方
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丰田汽车公司,已决定把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机和电池两大核心技术引入中国,实现这两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9月3日,丰田汽车公司技术管理本部副本部长吉贵宽良出席在天津举办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时发布了这一消息。“丰田正在推进混合动力车型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事宜。”这一表态,迅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据了解,电动机和电池是决定混合动力汽车行驶性能及环保性能的两大核心部件。这是丰田首次把关键技术拿到日本以外的国家进行生产。
丰田此举透露出的信息,显示出中国在丰田全球市场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今年3月,丰田在其发布的“全球发展愿景”中就明确表示: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将成为今后该公司事业发展的重点。预计到2015年,中国市场在丰田全球销量中的比例将上升至15%。中国市场将成为牵引丰田未来10年发展的重中之重。事实上,将核心技术引入中国市场正是落实丰田“愿景”的一项实质性战略举措,因为真正的本土化需要丰田“毫无保留”的诚意。
核心部件国产化首开先河
与中国分享真正的核心技术,对于任何一个跨国汽车巨头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这也正是中国汽车产业过去20年“用市场换技术”未能如愿以偿的根本原因。大众、通用等汽车厂商虽然都在中国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而且也都一再表示有在中国生产环保型汽车的计划,但是在关键部件的国产化问题上,却由于担心存在技术流失的风险,而始终躲躲闪闪,没有明确的态度。
混合动力汽车的灵魂,在于先进的电动机和电池技术。丰田普锐斯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成功商业化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到目前为止,已在全球累计销售超过230万辆,并在北美以及日本市场上出现了一车难求的现象。如果算上凯美瑞等丰田旗下的其他混合动力车型,丰田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已经突破320万辆。在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上,遥遥领先于其他重量级竞争对手。
2005年,丰田将普锐斯引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这是丰田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生产混合动力汽车。从2009年开始,丰田开始为引进新一代普锐斯在华生产而着手准备。与此同时,丰田也在中国推进PH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验证行驶试验,并有望于今年内在中国开始进行EV电动车的行驶试验。
选择中国作为先进混合动力车型的国外首产地,并且首次在日本以外的国家生产先进环保汽车的核心部件——电动机和电池,说明丰田把中国作为“重中之重”、希望中国消费者能更清晰地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先进技术及节能环保优势,已不再是停留在口头阶段上的大话、套话。
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将加速
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机和电池的国产化,开国外著名汽车企业将先进环保汽车的核心技术引入中国进行本土化生产的先河。过去,像这类代表企业核心技术的环保车型电动机、电池等关键部件,都是从国外直接进口。今后,随着逐步把这些汇集了大量尖端技术的部件拿到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将极大地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进步与发展。而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丰田在积极导入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时,已计划可能最早于2013年开始对其关键部件实施国产。
丰田此前多次表示,作为混合动力车销量最多的汽车厂商,丰田最注重倾听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电动机、电能控制方面的反馈意见,以不断完善相关技术。而且丰田也希望尽快在中国大力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如今,随着丰田先进环保车型核心技术的国产化,相信过不了多久,中国消费者就能体验到丰田“全方位”开发的节能车、新能源车最新成果。因为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型的电动机控制技术和电能控制技术,可以与PHEV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EV纯电动车、FCV燃料电池车等新能源汽车技术共享。也就是说,混合动力技术可以简单、灵活地与其他新能源车技术联系起来,互相推动,共同发展。因此,丰田即将引入中国的不仅是混合动力汽车的核心技术,更是其整个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的核“芯”。
中国战略决定全球市场
引入核心技术进行本土化生产,无疑是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发展路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信号:不再仅仅让中国成为重要的销售市场,而是把中国当做日本、北美、欧洲之外又一个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战略性市场。过去,丰田一直被批评过分依赖美国和日本市场,而在中国过于保守。如今,丰田这种本地化的重要举措,相比其他外资品牌,则显得更加进取和积极。“丰田对中国市场变主动了,对中国消费者变主动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早在今年3月时就曾一语道破“丰田在变”。“扎根中国决胜全球”,丰田汽车公司专务、中国本部长佐佐木昭曾以此解读其全球愿景中的中国愿景。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车市增长的新龙头,各国际汽车巨头决胜市场的战略高地。进一步以中国本地为主体、以中国消费者的视角为出发点,“实现最新技术的本土化,推进开放式的研发”,在提高中国顾客满意度、大力推动新能源车的同时,实现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丰田明智而必然的选择,也是所有中国汽车市场参与者或早或晚都必须遵循的发展趋势。因为赢得了中国消费者,就赢得了中国市场;赢得了中国市场,就赢得了全球汽车市场发展的未来。